2017-05-07 廖家志 原创 廖家志AT金基争锋
五月初有一个关于改性塑料同质化的会议,还是蛮抓眼球的,可惜我足疾未愈,未能咸与维新,错失了聆听大佬们教诲的良机。睡前又想到这件事,脑袋里不免又海阔天空起来。所谓同质化,只是一个现象。农业社会就是一个差异化很小的社会,大家基本种水稻或小麦。这说明生产力愈低下,同质化愈严重。我们做改性也不过三十多年,处于初级阶段,同质化很正常。即使在发达国家,同质化也会有的,只不过平衡很快会被打破,创新不断驱动差异化。所以,同质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技术或产品创新的一种近似平衡状态,无需过分感到奇怪。
就我国而言,产品同质化的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比如,欧美在汽车、电子、飞机、武器上,比我们先进,自然就用上了高性能工程塑料,面铺大了,点也多了,差异化就大了。相反,我们就那几样简单的应用,做点低压电器、小家电、电动工具、手机壳、汽车内外饰,大家挤在一个独木桥上,自然难以差异化。第二,缺乏广泛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发散,技术开发要取向,产品开发要精准。我们完全反了。理论研究急功近利,搞精准的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成果有限。于是技术开发的资源也就不够丰富,产品定位更是定不准,更别提差异化了。第三,研发投入、研发水平低下、思维僵化。很多公司研发投入太少,人手不足,高档技术人员缺乏,设备简陋,舍不得花钱。有的公司根本不懂研发,就是一支救火队,人员普遍缺乏基本的研发素养,沒有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沒有系统的科研计划,沒有必要的内外部技术培训,没有技术顾问,道听途说。研发思想僵化,什么一次成功率,什么出去开会影响保密呀。还有很多错误的技术和概念,如,什么做玻纤的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不能太大呀,滑石粉目数高了没用呀,润滑剂改进浮纤呀,……,等等。
解决同质化的途径是个系统工程,撮其要者言之。第一,要解决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成果匮乏问题。这个问题除了强化国家层面的研究外,企业也要逐渐培养理论研究人员。国外大公司的基础理论甚至超过高校,这是形成本企业差异化技术和产品的根本途径。比如,日本东丽在碳纤维上很强调其基础理论研究,此乃成其强之所在。第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素质,持续创新,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的内在要求。只有主动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产品,才能独立于世界产品之林,避免同质化的命运。第三,保持开放的头脑。干瘪的头脑都是一样的,成功的头脑各有各的思想。只有广泛的内部和外部交流,才能吸收和蓄积更丰富的异质化的理论知识、思想、技术、方法、经验和诀窍,才能破除僵化和迷信,才能组合和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这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的基本态度和与外部关系。欢迎大家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