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产业论坛-塑料技术论坛-专业专注-塑料技术人的分享家园2.国内外塑料进展2.1国内外塑料进展 → [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申请邀请码 注册审核报道帖

  共有1362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雁南飞
  2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教授级高工 帖子:2654 积分:12157 威望:0 精华:18 注册:2006/3/7 21:31:00 登录:887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8 23:41: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扫一扫
轻松把帖子分享至朋友圈
1111111111


免责声明:本网站旨在塑料产业技术交流,所发布的文章仅为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论坛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雁南飞
  2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教授级高工 帖子:2654 积分:12157 威望:0 精华:18 注册:2006/3/7 21:31:00 登录:887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8 23:42:00 [只看该作者]

[MP=400,300]http://mdj01.am89.com/users/mdj01/wwdys/mysite/music/sd.mid [/mp]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2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9 20:39:00 [只看该作者]

塑产出品,必属精品.

无卤且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轮到在ROHS和利润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各位大侠各显神通了。kingkuo首先提出了一个含卤阻燃体系中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废料的实例:阻燃增强尼龙66生产的一个现象,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估计kingkuo是被这次意外折腾得够戗,不然不会大张旗鼓的把这个现象说出来,警示大家一番,以免大家再走弯路。且看案例:“去年一个客户要2吨阻燃增强尼龙66,技术员出了配方,是溴锑体系的,加GF30%,性能要求较高,老技在配方里面加了kh560 处理阻燃剂,结果开出来颜色变黑,挤出没办法成条,变稀了,究其原因,原来在kh560上,取消,一切正常.”。polyzxg也就偶联剂的问题提出添加偶联剂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前段时间做了一个玻纤增强40%的尼龙,本来希望加入0.2%KH560改善一下性能,结果是比没加刚性和韧性都下降了,重复试验,结果一样。可以理解为过犹不及?”。奇怪了,偶联剂的作用就是改善纤维和树脂之间的亲和力,怎么可能加到体系中不但没有改善,反而降低了物理性能呢?更何况在尼龙增强的溴/锑阻燃体系中,偶联剂怎么会导致材料变色呢?jason就很郁闷的提出:“开什么玩笑?KH550会导致变色?我这里做阻燃尼龙向来都加的,可是没有出现过这个问题啊.是否你的玻璃纤维没有烘干啊?如果是,可能是因为纤维的水分导致KH550的水解,最终作用在尼龙上的结果.这个可不能怪KH550啊.”。同时kissme1202也提出在尼龙增强体系里,添加偶联剂是一个正常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怎么回事?还是上海北京顺德细心“这几个家伙简直是鸡对鸭说话,自己说自己的。一个大谈KH560,一个大谈KH550,这两个偶联剂的结构一样吗?请看几个常见的硅烷偶联剂:

H550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560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烷

KH570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原来前面几个老兄真的是在乱扯。讨论的东西都不是同一个偶联剂。看来,做技术还是要有上海北京顺德的细心才行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kingkuo所说的现象的发生呢?专注塑料提出了几个疑问,我们且学学古人的抽丝剥茧精神,好好的分析一下:

做改性大家还是凭经验,

我从我师父那里学的经验是KH-550一般用在温度一般的PA6,PA1010,PA12等,而KH-560,KH-570等用在温度较高的PA66或则PA46,也一直这么在做,当然,也没有去考虑是否合理,没有那么多经历吗。

后来看资料,在老邓[邓如生老师]的书里也看到同样的观点。

从经验来看,已经可以回答JOSONHAHA的问题了,KINGGUO用KH560在PA66里肯定是有道理,至于为什么变黑,就不知道了。

1,难道是买了水货?含水量太高?

2,假如不是水货,看看在单纯PA66+30GF里面有没有发黑?假如有,说明的确是水货。

3,假如没有,看来是KH-560和阻燃剂有染?关系不单纯吗。

4,再说到经验,我其实认为这种可能是没有的,更多可能是阻燃剂分解了。

5,当然,KINGGUO也说到取消了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就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了,假如有时间或则经历,做点对比实验是比较明确的,同时,对比实验一定要是相同条件,因为溴—锑体系,对温度实在是太敏感了。”

精彩的分析,专注塑料这个蚕茧剥得真干净!kingkuo看来是忙于事业,没时间在细节上多加追究。仅仅是不再该体系中使用KH560就了事了。难为了jason还在煞费苦心的分析:“还有一个可能的嫌疑很大啊。假如去掉KH550后,生产正常,但是加KH550就变黑,是否有实验光加KH550而不加阻燃成分的?现在整个情况(KH550中)如下:

1.确认KH550对阻燃增强PA66有影响,颜色发黑

2.不用KH550,现象解决。

3.是否有对KH550进行如下实验:单纯加KH550的增强尼龙,不加阻燃?

如果实验还是发黑,那证明是KH550的问题。这个需要追查原因。是KH550的质量问题还是真的如老贺说的出现别的机理?

如果实验不发黑,那么可能是阻燃剂的问题或者是阻燃剂跟KH550勾搭上了。

仅仅如此而已,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到底是阻燃的问题还是勾搭的问题。各位再想想。”

看来,这个问题暂时来说是没有定论了。不过根据后来的实际实验发现,KH560的确在很多场合里都出现变色的情况。在PET增强阻燃体系中也出现变色。而换成同样成分的另一进口牌号,未出现类似情况。难道真的是掺水了?值得深思。

(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雁南飞
  2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教授级高工 帖子:2654 积分:12157 威望:0 精华:18 注册:2006/3/7 21:31:00 登录:887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9 23:58:00 [只看该作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wang6692
  2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1 积分:864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6/8/24 16:54:00 登录:67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1 10:16:00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跟,估计是怕在高手面前露丑,,,,,,不过,,,即便是高手也需要 喝彩呀.......好帖,好帖,,年度总结,高手如林,心细如斯,服了,服了,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回收技术培训班新的教材里把资料完整引用不只可否?太棒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wwang6692
  2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1 积分:864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6/8/24 16:54:00 登录:67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1 10:31: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太激动,就跑上来发言,,,,发了言才知道 真是 高手如林, 肃穆的学术,轻松的语言, ,,,,,,不知道如何赞誉了,,,,,, 我的发言 怕坏了场气,,廖大哥把我的帖删了把...保证完整性...J ason 看到没,,,快把我的帖删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2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1 16:04:00 [只看该作者]

此外各林林总总的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帖子:PA里的水充当增塑剂?起增韧的作用?.南红伟从我们经常容易忽略的、习以为常的情况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看法:“PA制件吸水,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情,但是吸水后性能变化多大却少有人问津。为此特意做了个实验,结果发上来大家谈论讨论。

PA6原料 石家庄化纤

第一组 样条测试为干态

第二组 样条在室内常温常湿放置20D
项目 单位 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拉伸强度 Mpa GB/T1040 63.5 50mm/min
断裂伸长率 % GB/T1040 566 50mm/min
弯曲强度 Mpa GB9341 69.3 10mm/min
弯曲模量 Mpa GB9341 1586 10mm/min
简支缺口冲击强度 KJ/m2 GB/T1043 31.256 6.667*15mm23

特别说明一下第二组的拉伸式样断裂强度大于屈服强度,而第一组的拉伸式样断裂强度小于屈服强度。大家一目了然,水在PA6里起的就是增塑的作用。增韧效果很明显啊[那为什么还要做增韧PA呢?有水不就可以了吗?]当然增韧还是要做的,但是不是可以考虑制件的使用环境,而减少增韧剂的用量呢?我的解释:把水当作一种增塑剂[Tg等于0度],PA制件吸潮后有了小分子的水的作用,支链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运动,从而刚性降低,韧性增加。”

看来,为了降低成本,各位技术人员可是煞费苦心啊。通常的尼龙增韧剂的价格虽然说不便宜,但是在市场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能省一点成本而保证质量,这个就是真正考验。

忍者深闺提出了疑问:“解释不错啊,不过再增韧也不如增韧剂效果好。”的确,这样便宜的思路,可行性是非常的让人质疑的。jsiptsyzx则认为这个方法可行。接着WISDOMLR也不甘寂寞的提出:“水分子作为增塑剂,在尼龙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增塑作用。它使尼龙整个变软,不仅韧性提高,而且强度、特别是模量降低,与普通增塑剂对其它塑料的增塑作用并无不同。”看来,南红伟发现了一个新的增韧剂了。但是打击接踵而来:“水作增韧剂?点子是很有新意,不过不知现象重现性如何?能够说服客户放心使用吗?”、“想法是不错的,不过不现实.比较的几个常规的物理性能指标还远远概括不了增塑剂的作用.”“水的确可以起到增韧作用,这也是一些厂家进行后处理的原因,但如果韧性用水来维持的话,恐怕还是有问题的吧,如果制件是用在干燥的环境中的,那其韧性有如何保持?所以增韧剂还是很重要的。”“水在常温下是能起到增韧的作用,但如果只用水来增韧,我想在东北地区绝对没有市场”。看来,把水作为增韧剂用在尼龙里面,不现实啊。但是这个发现难道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不是的,且看几个支持派的发言:“水煮这个手段你放到华南,小小的注塑厂都会用这个方法来提高制件的韧性,方便装配.至于装配好后韧性的要求,没人管.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南兄弟的说法,其实应该说很早就在华南得到运用了.呵呵”“我的客户有这样做的,就是购买了101L回去,然后烘干生产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放在水里边煮6-8个小时,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的韧性问题,其实,在注塑行业里边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窍门。”到了最后,kingkuo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给整理出一个整体的结论,从而终止了这场颇有戏剧性的争论:

粗略看了以上帖子,诸位只是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深入去讨论一下,水果真能当增韧剂?,这项技术恐怕要值亿元,我也是粗略解释一下,还有高见请补充。

  1. 聚酰胺是高结晶的聚合物,但还有一部分非结晶性的聚酰胺存在,导致PA水解的原因是酰胺基团,-NH-CO-,由于它具有强的极性,对水分子有很强的亲合性。有专家认为部分非结晶性的聚酰胺分子链中的酰胺基可与水分子配位,即具有吸湿性,PA6中每两个酰胺基可与3个水分子配位,三个水分子中,一个以强的氢键存在,另两个水分子以松散的结合状态存在。
  2. 通过氢键的作用,水分子渗入PA分子内,由于PA分子氢键的存在,它能使聚合物中分子间的氢健削弱。在PA分子中,这两种氢键相互影响,导致在没有结晶区域内的分子链可以活动。分子链段活动性的提高,导致了在非晶区内玻璃化温度(Tg)降低。PA剪切模量和力学损耗最大值在潮湿低温状态下与干燥状态下相比较,向降低方向变化。水分的吸收,起了增塑的作用,这种作用在非晶区内特别明显。
  3. 吸水性是随着聚酰胺分子主链段的次甲基的增加而下降的。PA6的饱和吸水率为3.5%,PA66为2.5%,加工时最大允许含水量为0.2%。
  4. 这种高吸湿性给加工带来四个方面的问题

A:尼龙在熔融状态下,容易水解,特别是PA66,水解反应使聚合物性能下降,导致产品强度下降.

B:由于存在水解反应,在熔融过程中,因裂解所产生的低分子物在高温下形成气体,在没有很好的排气装置下,这种气体以水分形式喜爱在制品中,在其表面形成银丝、斑纹、微孔、气泡等,影响制品的性能。
C: 尼龙的高吸湿性影响之间的尺寸稳定性,尺寸变化较大。GFPA6的变化较小。对于薄壁制品,还要定型处理。
D:尼龙的吸湿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品的韧性,对制件的后处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看来,南红伟的发现不适合使用在材料改性上,但是在成型加工中倒是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塑料人应当有这种意识。

既然已经提到了增韧,就把论坛内关于增韧的帖子大略概括一下:

论坛内增韧的讨论多集中在增韧剂的选择和增韧填充体系的改善上面.而讨论最多的,当属EPDM接枝马来酸酐和POE接枝马来酸酐.这二者的差别具体在什么地方?个人看法:无他,只价格、刚性损失和增韧耐寒效果的差别罢了.EPDM接枝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低温冲击性能上。在普通的使用温度下,完全可以用POE接枝代替。这也造成了国内做EPDM接枝的产家越来越把侧重点放在POE增韧上了。那么,真的EPDM接枝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可怜的自尊”了?且看上海北京顺德列出的dupont公司的增韧增容剂列表和大家的看法。冲击改性剂的榜样----杜邦

无论POE接枝马来酸酐也好,EPDM接枝马来酸酐也好,增韧尼龙中存在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增韧、超韧尼龙中可以加填料吗?jason就在他提出了两个典型的实验实例中提到填充的问题:

其实做超韧尼龙估计大家都应该没有问题.我做这个材料发现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上过,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PA66做超韧尼龙,由于价格及材料要求收缩率达到近似于ABS的效果(即0.3%),基本思路是使用PA66配合PA6,添加弹性体接枝增韧剂和填料来做.但是现在我做的两个产品:一个是产品A,要求价格控制在22元/KG,另一个是产品B,要求低收缩率.
产品A,共混过程中经常出现体系黏度不一(从生产过程中的电流表判断),生产过程中剪切有一个最佳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品的韧性.由于无法检测体系中的橡胶相的粒子直径,只能从产品做拉伸检测时的拉伸现象来判断:剪切过低时橡胶颗粒粒子直径过大,粒子之间的距离过大,无法起到钝化和终止裂纹的作用;剪切过大,橡胶颗粒的粒子直径过小,虽然距离能够达到增韧的临界距离,但是尺寸相对于裂纹来说过小,也是无法起到终止裂纹的作用.
产品B,在成功的超韧尼龙的配方基础上添加填料,材料的韧性损失很大.由于是直接添加.个人估计是因为填料与橡胶相之间相互干涉导致的.准备对填料与增韧剂做预处理在与尼龙共混改性.效果如何,待验证.

那么,尼龙增韧中真的不能加填充吗?在同一张帖子[推荐]PA改性专贴LEIOT提出在增韧尼龙体系中添加滑石粉改善增韧材料的翘曲性。随后上海北京顺德也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

做超韧PA6,用MPOE好,还是POE/MPOE好?我说的好有两个标准

1)韧性提高

2)模量下降小

这一下子出来了两个问题了:1.尼龙6增韧是单纯用弹性体接枝增韧?还是弹性体接枝配合弹性体?2.增韧尼龙里到底能不能加填料?

jason就问题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尼龙6 ,POE+g-POE是一个比较好的配合。但是在尼龙66里面,由于POE的黏度在尼龙66的加工温度附近变得很稀,混合均匀就变得很困难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推荐加POE。还是直接用g-POE增韧就是了。”但是jason没有就增韧中添加填料做任何判断,看来半桶水啊,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kingkuo就增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介绍一下几种尼龙比较常用的增韧方法

1、PA6/ 聚烯烃、弹性体增韧体系

采用PP 、PE、POE、EPDM等熔融接枝MAH和不饱和羧酸混合单体, 通过反应挤出增容PA6/PO、PA6/TPE共混物。

2、PA/ 工程塑料合金。 PA6 中掺混高韧性工程塑料,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还可以改善其综合性能。此类合金主要有PA6/ PC、PA6/ ABS、PA6/ PET体系等。

3、PA6/ 无机粒子增韧,比较热门的是尼龙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及高阻透性能,并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当然,第一种,采用的比较普遍,至于mPOE和mEPDM采用哪个好,我喜欢用EPDM,主要考虑加工性能很好,弯模不能太低,如要流动性好些,我建议用mPOE,单纯的POE不好,加工容易膨胀。”

kingkuo提出了PA6/无机粒子增韧这一途径,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尼龙/弹性体/填料这一体系的问题。难道这个问题真的要悬而未决?zyg123527的一段话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做超韧尼龙 选择好的增韧剂 要想翘曲小 一定要加滑石粉了 我可以给你们提供好的增韧剂 吸收冲击能量高 刚性下降小”。hntgf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做超韧当然可以加填料,韧性基本不会下降,而模量则提高不少。但添加比例多少,选什么填料,工艺如何控制?需要大家自己选择、调节。”但是具体的数据和实际运用,估计大家有点藏私了,没有人公开。

至于关于其他尼龙种类的讨论,限于目前在国内改性行业的实际情况,论坛内讨论的比较少.其中相对来说讨论比较多的,主要还是高温尼龙了.包括了高温尼龙的表面改善,高稳尼龙的增韧和高温尼龙使用中出现的疑问.其中PPA,PA9T的增韧和PA46增强表面浮纤这两个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由于PPA,PA9T的加工温度都在300度左右,有的时候甚至更高,因此就有成员提出疑问:"如果对PPA和PA9T进行增韧?".感觉上目前在PA6、PA66中使用的接枝物似乎不适合在如此高的温度下使用。jason就认为:“普通尼龙增韧剂受不了加工温度的.好点的,撑下来了,因为黏度差别太大,效果也很有限.分层.”。上海北京顺德认为用PA12增韧也许有效。但是成员yixiao1999就言之凿凿的提出:“用POE-G-MAH就可以啦,这个PPA增韧玩意我做过,用EPDM-G-MAH效果反而很差”。生产中得出的结论才是真正有力的。论坛中虽然学问气氛重,但是更注重使用性。我们不空谈理论,我们最关心的,是产业化,实用化。

至于PA46表面浮纤的问题,大家也许没有真正的接触并解决问题,因此大多成员都没有提成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仅仅从理论上提出用相对与基材黏度较低的尼龙来改善纤维的浸润。实际效果如何,有待验证。

此外,独步蓝颜还提到一个高温尼龙在烘干过程中“变色”的问题。其实从他的叙述上来理解,应该是材料的透明性产生了改变。请看:“有个实验现象:原来透明的高温尼龙在烘箱80度烘几个小时后,变的不透明了。将没烘的已经烘过的混在一起就成两种材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此高温尼龙的注塑温度在320度,树脂热变形大于136度。”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尼龙在长时间的高温中产生了结构的变化,由非晶态转变成了结晶态或者由一种对光线透过率影响较小的晶态变成另外一种对光线透过率较大的晶态。后续的几位成员的发言也基本上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

关于高温尼龙,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于上海北京顺德pengwei1999所贡献出来的许多文献:

1.DSM的PA46在纤维和薄膜应用上呈现新的生机

2.PA46的完全注塑条件

3.30%GF增强PA46的性能

4.PA46的主要性能

5.PA6,PA66,PA46在性能和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6.DSM PA46

文献中还包含了许多目前国外知名企业对PA6、PA66的特殊牌号的介绍和一些性能表格。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3 21:52:38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2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3 21:55:00 [只看该作者]

尼龙合金在工程塑料改性中占有的比例不可小视,因此论坛内关于尼龙合金的帖子也是相当的不少的。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当属尼龙/ABS合金了。其实尼龙/ABS合金,个人觉得无论是尼龙占主要部分,还是ABS占主要部分,都归如尼龙合金的范畴内比较容易进行对比。虽然由于主体树脂不同导致的合金性能上的差别,但是整体讨论起来,对指导尼龙与ABS进行共混改性,意义更深远些。

做合金,当然最基本的要找增容剂。季风就此问题提出:求助,关于PA/ABS有什么好的助剂

“各位前辈可否推荐好的PA/ABS相容剂,最好是成功案例

有人推荐SMA,用过上海事必达,感觉效果不好

也有推荐MAH-SEBS,但是对流动性影响比较大?

郁闷ing,高手不要匿了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季风的发言厉害引来了无数人的发言。有推荐3006的[jason],有推荐POE接枝马来酸酐和ABS接枝马来酸酐混合使用的[frank],有推荐DUPONT的FUSABOND 423D[shanghaipoly]的,有没说具体牌号,只推荐罗门哈斯公司的[julong]的。不过就3006这个产品,倒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上海北京顺德gchsl、radish_zf和季风都对3006的老东家ju2008追问不休。看来大家还是看好这个产品在PA/ABS中的应用。也许接下来的研究开发就围绕着这个宠儿开展了。果不期然,在帖子对于PA/ABS的一点疑问和目前的感觉中,jason就PA/ABS和ABS/PA的实验现象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用的正是前面所讨论的3006],以下是他对PA/ABS的一个实验过程的说明及结果的大概评估:

“今天做了四个PA/ABS的合金。结果如下:

1.g-ABS的,拉线勉强能完成,患“合金加工综合症”的老毛病,线条一大一下,很不好拉。颜色偏黄。成型后人手感觉很脆,而且分层情况比较严重。给我直接就否定了。

2.一个我也说不上是什么东西的增容剂。含羰基,橡胶成分的。挤出明显膨大,无法加工。

3.TR065 (既然是多种中分子量聚合物的混合物,且看看效果。)也是挤出膨大,无法加工。

4.康普顿的3006,与TR065类似。挤出情况和g-ABS类似。但是成型后,经人手感觉,应该是属于准韧性的材料。无缺口冲击应该不错。有轻微分层 。

通过上诉的四个实验,我有点想法想说说,大家看看是否能给点建议。

1.我用的是尼龙6与ABS合金化。尼龙6占主体。所以相应加工温度会比一般ABS的加工温度要高,这种情况下对ABS的热老化影响很大,所以对抗氧和抗热老化的添加剂提出了要求。

2.虽然在230(我的加工温度是230)的情况下,ABS的黏度也不会差别太大。但是感觉起来,反倒是ABS没有完全熔融。个人分析是因为尼龙属于结晶型材料,熔融后黏度集聚下降。对剪切的传递无法顺利进行。导致部分ABS没有完全熔融。

3.由于ABS对剪切和热的敏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太过强烈的剪切。这样,合金的相畴就很难保证达到一定的尺寸。是为了相畴牺牲ABS的性能,还是为了ABS的性能牺牲相畴?国外书籍介绍,这种情况最好采用两段喂料的方式,(PBT/ABS和PA/ABS都这样建议),这主要都是针对ABS所采取的“既不影响ABS的性能,又能保证足够的分散”。从这里看来,PA/ABS的典型相结构应该是“ABS海”包含“尼龙岛”尼龙做为连续而ABS作为分散?

实验的数据我会尽快发上来给大家参考。不过,也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多想想,其实这不仅仅是PA/ABS的问题。我们做材料,特别是些新的合金,通常都需要考虑微观的问题。只有微观问题确定了,才能从宏观条件去改变微观的结构,使材料性能达到最佳”

性能指标

3006

g-ABS

拉伸强度 (Mpa)

47.7

38.6

断裂伸长率(%)

16.2

10.3

弯曲强度 (Mpa)

70.1

56.1

弯曲模量 (Mpa)

3100

2530

缺口冲击强度(J/m2

4.2

1.9

热变形温度 (0.45Mpa)

94.6

94.7

纵向收缩率 (%)

0.188-1.387

0.337-0.416

横向收缩率 (%)

0.228-0.248

0.367-0.377

熔体流动速率

10.56

20.9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上海北京顺德jason提出的合金综合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并给出了进一步实验的建议。“

1)JASON提出的“合金加工综合症”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也观察到了,但是我没有感觉到是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这个问题很有搞头。其实践意义首先是关系到拉条造粒能不能进行的。理论意义,我感觉到是个界面粘结问题,似乎可以用出口膨胀来表征。

2)增容(强迫相容)和增韧有时可以用一种助剂同时达到,有时需要两种助剂。

3)考虑到需要提高体系黏度和增韧以及相容性等问题,建议使用10-15%SEBS-G-MAH。”

接着相对与出口膨胀这个概念,jason提出了相关的实验现象提供参考:

“你说的出口膨胀,其实在很多合金体系中都出现。我做过的有这种情况的包括了PA6/PP,PBT/ABS,PC/PBT,PC/PET,PA/ABS,PC/ABS(这个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了。),PC/ASA也有一点这种情况,但是不是很明显。很多情况下,我们提高了模头的温度,这种情况基本上都能够消失。提高螺杆的转速,加大喂料量也有改善。这里值得说明的是PA6/PP(1:1),无论怎么调整工艺都无法改善。但是在配方中添加5-10%的填料,这种情况完全消失了。机理未明。”

接着一直无私提供样品给jasonju2008根据jason列出的实验分析逐条进行分析及提出建议:

1.我用的是尼龙6与ABS合金化。尼龙6占主体。所以相应加工温度会比一般ABS的加工温度要高,这种情况下对ABS的热老化影响很大,所以对抗氧和抗热老化的添加剂提出了要求。

尼龙的耐热、耐高温抗氧剂我有的, 需要使用胺类的; 如果是白色或者本色, 也有个耐黄变的配方的。基本是国外BASF、DSM过来的配方信息。

2.虽然在230(我的加工温度是230)的情况下,ABS的黏度也不会差别太大。但是感觉起来,反倒是ABS没有完全熔融。个人分析是因为尼龙属于结晶型材料,熔融后黏度集聚下降。对剪切的传递无法顺利进行。导致部分ABS没有完全熔融。

建议使用些低分子量和高流动的苯乙烯类蜡, 比如高流动的高丙烯腈的AS, 分子量在几万的聚苯乙烯蜡, a甲基苯乙烯的低聚合物等。

3.由于ABS对剪切和热的敏感,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太过强烈的剪切。这样,合金的相畴就很难保证达到一定的尺寸。是为了相畴牺牲ABS的性能,还是为了ABS的性能牺牲相畴?国外书籍介绍,这种情况最好采用两段喂料的方式,(PBT/ABS和PA/ABS都这样建议),这主要都是针对ABS所采取的“既不影响ABS的性能,又能保证足够的分散”。从这里看来,PA/ABS的典型相结构应该是“ABS海”包含“尼龙岛”尼龙做为连续而ABS作为分散?

关于两相相容的问题,相容剂的作用是必须的 。 另外, 在ABS的选择上, 不同的B含量, 不同的ACN含量对微观结构影响很大的。

接着polyzxg也就PA/ABS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我做PA/ABS的一些经验:

1)侧喂料部分ABS确实可以提高整个体系的性能,前提是这个ABS本身热稳定不好,如ABS747S,用稳定好的则无此现象。颜色和性能无关。

2)相容剂的选择很重要,国外主要用两种:SMA (ATO),OXAZOLINE类(shokubai),效果都很好的,其它类的都不太好,这个国外验证过的。SEBS类刚性下降太大,不过也有公司在用(A.schulman),特点是手感较好。

3)合金韧性。用高胶粉增韧合金里的ABS, 合金里的尼龙增韧得加别的增韧剂,分开增韧,尼龙增韧剂选不好的话性能还是不行。

我直接用尼龙和ABS混,也没有出现任何分层料条粗细不均的现象,只是性能不好。可能是螺杆组合较强缘故。

frank提出用用MABS和MPOE来做相容和增韧,效果能达到“MABS和MPOE可以做到冲击15以上,拉伸85以上,弯曲120以上。是用在汽车上的。”至此,上海北京顺德不禁技痒“冲击太低,等我做出来你看看”

讨论的热烈程度,把长期潜伏于论坛内不出手的高手专注塑料也给引诱出来了,他提出:“M3006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流动性下降太大,10倍,(小杨的配方里面下降了50%,我估计添加量应该是3~5%)虽然老朱总是告诉我简单,其实,不简单啊,要是简单就好了。”并列出了他做的PA/ABS合金的性能:

TS

54.51

47.41

EL

172.56

29.3

FS

57.75

61.76

FM

1957.04

1918.29

IS

90

66.3

MI

6.8

65.8

M3006 JAPAN

相对与专注塑料对流动性的看法,ju2008指出:“流动性下降的原因是, 你用的日本的产品或者其他的相容剂可能是小分子量的聚合物, 或者可能根本不是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剂。 而3006的结构是接枝共聚物, 分子量是一定的, 所以在流动性方面不是很好;同时粘度的上升的原因是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这个体系的分子量增大了。 化学反应性相容, 其化学键能是物理相容的10倍以上 , 所以也是3006对整体物性保持好的原因。”

看到众多高手纷纷出招,自己的材料性能平平无奇的jason本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看法,反其倒而行之,把PA的含量降低,重新做了一个ABS/PA合金。


性能

ABS/PA

MI(g/10min)

4.08

拉伸强度(Mpa,15)

34.6

断裂伸长率(%)

46.4

弯曲强度(Mpa,5mm/min)

46.3

弯曲模量(Mpa,5mm/min)

1950

Izod缺口冲击强度(Kj/m2)

45.6

热变形温度(0.45Mpa,℃)

94.9

相对密度

1.035

纵向收缩率(%-%)

0.268-.436

横向收缩率(%-%)

0.327-0.347

上面是目前自我感觉(嘿嘿,又自我感觉良好了)比较好的一个较高冲击的ABS/PA合金了。基本组成是(ABS/高胶ABS/PA6=50.7:30:15),流动性是不能说好了。因为是ABS含量多的一个体系,感觉应该是在增韧的前提下,加入尼龙来提高材料的刚性。如果这个想法正确,那么该体系和PP/PA体系应该是同一种类型的体系了。只是,由于我这里的抗热氧化体系比较差,没敢用尼龙66来增强,否则刚性应该能够更高的。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4 12:30:21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29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4 14:50:00 [只看该作者]

[郁闷,这个帖子我发了N次,修改了N次,把表格一个一个给换掉,总算能发了]

看来ABS/PA体系倒是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那么PA/ABS呢?jason同志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没有将问题一抛了之。

“继续未完的工作。关于老贺提出了以尼龙为主要成分,兼用ABS和高胶ABS增韧尼龙以达到超韧尼龙的韧性同时避免因为采用聚烯烃增韧剂增韧所导致的模量降低的情况。其实这个思路我想是肯定正确的。毕竟老朱有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而且国外也已经有同类型产品的牌号了。做做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感谢老贺,老朱,曾光等老兄的材料和经验方面的帮助。同时也要感谢王总和孙总的提点。总算是完成了上面关于ABS/PA的部分工作。同时,根据老贺和朱陈老兄的提示,我在原有的配方基础上改变了尼龙和ABS的比例,做了一个尼龙比例较大的PA/ABS合金。基本上情况如下:

螺杆组合采用强分布若分散的原则。考虑到热氧化的情况,加工温度在230度左右。螺杆转速在280转,喂料80-90转。拉线情况比较稳定,未出现老贺提到的出口膨胀的情况。(体系是采用3006增容的)。线条呈淡青色(是什么原因?),不膨胀。表面略粗糙,线条的黏度很高,拉线时回弹力很强。不容易断线。但是现在已经出来的数据显示,合金的流动性能相当够戗,采用尼龙6的MFR测试条件是不流。而且缺口冲击强度相当的不理想。高胶的成分占整体的30%,出现这种情况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各位兄台,有什么见解,给小弟提个醒。谢谢 连烧香都用上了,看来jason倒是知道自己的水平差,诚心请教前辈高手的指点。不过看来他的心还是不够诚,没提到请客吃饭什么的,因此后续的基本上还是提问题的多,点明路径的少。ju2008发扬一向慷慨的精神“老杨, 别的帮不上, 我给你个耐高温的抗氧剂配方,尼龙用的, 白色的。另外, 3006的使用上,我再给你个类似的产品看看,主要提高流动性。 同时, 上次我们谈到的增塑和内滑的概念, 你再试试; 比如试试M80树脂,或者我给你搞个聚苯乙烯蜡。性能和方向都行了, 不会卡在加工性上面把???”如此大方,估计jason是要欠ju2008很多顿饭啊。接着的成员对增容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superlxj77建议使用SMAH,并指出MAH含量在18%左右的更适合。而igiui则雪上加霜,提出了一个PA/ABS材料的相关要求。

项目:-----拉伸/Mpa----弯曲/Mpa----冲击 Kj/ m2-----HDT/℃------ 阻燃性

PA/ABS-------55--------80---------- 25------------80-----------V0

如此性能要求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看来jason一个人孤军作战真的要一筹莫展了。救星这个时候出现了,sunspring表明:哈哈,我们做的70%尼龙含量的缺口冲击高达100KJ/M2。看来并不是PA/ABS这个方向是错误的,主要还是大家没有找到更合理的增容和加工方式.

同样的问题,在另外一个帖子里也进行了相关的讨论:PA6/ABS合金讨论igiui成员指出了目前PA/ABS的一个开发误区:目前研究较多,但开发出来的品种、牌号不多,很多是做成超高冲击的。并且在他的实验基础上提出:"

大家一般选用什么样的PA6和ABS以及相容剂?

用过日本1013B,感觉还可以;同样工艺下,新会美达的尼龙抽粒时很容易断条

ABS用747还是直接用高胶的ABS?

用PA:ABS747=70:30,冲击没见提高,拉伸弯曲也一般;

用高胶的冲击肯定能提高,但拉伸和弯曲也降的多。

工艺方面PA6要求抽粒前干燥时间较长,没有按照要求,不知道会带来多大影响?

igiui提出的问题,jason指出:“断条的现象我是没发现。但是一直存在着韧性提不上去的问题。倒是ABS/PA做的效果还好些。新会的做出来其实也很不错啊。怎么会断条呢?楼主有做这个?多指教指教啊。另外我前天跟POLYONE的一个工程师聊天,他说他们做的PA/ABS是很不错,就是PA/ABS加填料的做不好。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igiui答复:“新会的不加相容剂没见断条,加相容剂后反而断条,而同样的相容剂在日本的1013B上用的很好!”看来大家做的产品是一样的,只是整个配方体系各有各的特点,工艺上也不一致。导致最终的结果差异很大。陆续的结果和讨论还有:

lajoho

拉伸强度---------Mpa------ 39.2

断裂伸长率--------%--------- 49

弯曲强度----------Mpa------- 48

弯曲模量----------Mpa-------1440

悬臂冲击----------J/M--------694

密度---------------g/cm3--------1.07

MFR---------------g/10min-----9.5

Lee

项目------------- 单位---------测试值

拉伸强度--------Mpa------------52

断裂伸长率------%--------------160

弯曲强度--------Mpa------------55

弯曲模量--------Mpa-----------1400

简支冲击强度--kj/m2----------7-12

上面是我做的PA/ABS=70/30的性能测试结果,大家讨论讨论。

hntgf

PA6/ABS=50/50

拉伸强度53,弯曲强度61,缺口冲击10KJ /m 2 .

lajoho

以下是我的几种配方,欢迎大家指教。尼龙的含量60

项目-------------------单位----------A----------- B------------ C

拉伸强度-------------Mpa---------39.2--------- 42.3-------- 43.7

断裂伸长率-----------%------------49------------52-----------73

弯曲强度-------------Mpa----------48------------54.3---------60.5

弯曲模量-------------Mpa----------1440---------1530---------1720

悬臂冲击-------------J/M-----------694----------331-----------265

密度-------------------g/cm3----------1.07---------1.07----------1.06

MFR-------------------g/10min------9.5----------9.8------------12.9

downren

我们也在做这个课题,看到前面各位前辈的知识,感觉受益匪浅,我们把我们做的一些性能给大家看一下,多多指教!

项目-----------------单位------------------A--------------------B-----------------------C

拉伸强度-----------Mpa------------------49.7----------------36.8--------------------39.7

断裂伸长率---------%---------------------24------------------>=120------------------723[这个数据我很怀疑]

弯曲强度-----------Mpa-------------------59.6----------------38.8---------------------51.4

弯曲模量-----------Mpa-------------------1820----------------1170--------------------1700

简支冲击-----------Kj/M2-----------------40.1-----------------70.9---------------------35.1

密度----------------g/cm3 -------------------------------------------------------------- --- ---

MFR----------------g/10min---------------30-------------------1.2------------------------5.1

jason

性能项目

指标1

指标2

比重

1.097

1.097

熔体流动速率

0.36

0.7

拉伸强度

54.2

51.0

断裂伸长率

12.6

10.5

弯曲强度

60.4

86.9

弯曲模量

2520

3500

Izod缺口冲击强度

2.12

1.9

热变形温度

84.8

80.0

纵向收缩率

0.456-0.565

0.198-0.258

横向收缩率

0.397-0.417

0.258-0.456

这个是我做的PA6/ABS的性能,大家也看到了,冲击很低啊。流动也很够戗。指标1是用3006做的。指标2是用g-ABS做的。

几个高人轮番出招,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但是大家都没有对上述的数据进行一个合理的评述和总结。没有很好的整理出一个更明确的思路。可惜可惜。

除了PA/ABS外,还有相关PA合金的主要就是PA/PP了.关于PA/PP合金大家主要的重心还是放在降低成本上。因此相对与PA改善PP的性能的帖子就不多了.PP/PA6合金能达到ABS的硬度和表面光亮度吗?提到了用PA来改善PP的刚性和表面光泽性能,试图使该合金达到普通ABS的效果.这不失为一种对PP的延伸.另外,也有帖子介绍PA/PP合金中相结构对整体合金性能和使用范围的影响.这里就不赘述了

[PA部分完毕]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5 22:43:36 编辑过」

获取邀请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3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25 23:02:00 [只看该作者]

PC材料作为工程塑料的一个大类,在论坛内相关的帖子也是相当的客观.综合起来,基本围绕PC增韧,PC增强,PC阻燃和PC合金来进行。其中以PC合金为重中之重.帖子相对于另外几个项目要多很多。看来这个项目是热点.我们就此详细谈谈PC合金,PC增韧、PC增强和PC阻燃这三点就在讨论中顺带说一说.

[PC阻燃]

由于PC材料本身结构的特点,属于具有自熄性的工程塑料.因此PC阻燃材料中,阻燃剂的添加量一般都不大.对于一般溴系阻燃剂,添加分量在4-7%左右。而对PC材料具有催化作用的催化型阻燃剂,添加分量更可以达到0.08左右的添加分量.目前由于欧盟的ROHS指令的出台[可参考<关于应对ROHS指令的一点研究>中的下载文件],技术人员更多的把精力放在PC阻燃的无卤化方面。其中真正进入到市场化的产品主要包含有:有机硅阻燃剂和催化型阻燃剂这两中。帖子帝人的阻燃透明PC LN-2250Y的阻燃剂可能是什么?,关于磺酸盐类无卤阻燃剂在PC,PC/ABS中的应用对催化型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阻燃效果及使用方法做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引;而在帖子冷饭二:关于阻燃的一点看法。中对有机硅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做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价。同样是无卤阻燃剂的还有一个磷酸系列的大类。主要包含有TPP,BDP和RDP这三种。由于磷酸类阻燃剂的有效阻燃(磷)含量低,因此需要添加的分量一般都比较大。而且由于这三种阻燃剂对树脂都具有增塑作用和易析出的特点,在PC阻燃上的使用还处于一种初期的探讨阶段。帖子阻燃PC/ABS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用于ABS/PC体系的三种无卤阻燃剂迁移性比较PC/ABS合金的TPP中谈到了该类型阻燃剂的一些使用情况。更多的是对这三种阻燃剂使用的一些文献

[PC增强]

PC增强最主要的作用是扩大PC在高温区域的使用范围。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提高PC的尺寸稳定性。由于PC材料本身的特点,在加工纤维增强的PC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帖子PC加纤料的水冷拉条切粒问题就提到了“PC加纤30%,入水后料条出现扭曲变形,而且变得异常脆.无法顺利进入切粒机”这个问题。另外还有关于增强后力学性能的疑问:PC/玻纤材料的研制-相容性问题。还有就是综合了阻燃和增强这两项指标的材料的疑问:关于PC 防火加纤材料以及PC增强材料的新用途:稀罕事:厦新手机壳用PC+短纤制造

[PC增韧]

虽然PC的韧性在大部分工程塑料中算是相当高的,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厚壁产品、溶剂和低温情况下,PC制件容易产生开裂的情况。这个时候添加增韧剂就成了一个主要手段。帖子:[求助有那位大虾知道PC胶片经过电镀--再涂光油后出现龟裂是什么...提到了PC薄壁材料的应力/溶剂开裂问题。PC耐寒剂![原创PC专用增韧剂求助~耐寒PC回料PC的增韧这几个帖子都提到了PC增韧剂的选择以及对付低温冲击性能不良的办法。

[PC合金]

这个是整个论坛中关于PC材料的讨论重点。基本占了所有相关于PC的帖子的1/2。其中又以PC/ABS合金为重点中的重点。

最具有代表性的帖子当属:大道无形:ABS/PC与PC/ABS的区别在该帖子中,上海北京顺德阐明了ABS/PC和PC/ABS两者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在PC或者ABS两者哪个占主要,更大的区别在于价格优势、成型优势、特殊用途优势。此外,jason提出PC/ABS和ABS/PC由于两相比例不同,导致合金化所需要的增容成分和加工工艺也不同这一疑问。国内的PC/ABS水平目前还只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开发中,其中一些要求“高流动,高韧性,高刚性”的三高产品,目前国产的PC/ABS还是无法应付。且看:【悬赏】高热熔接强度的PC/ABS合金的流动性和熔体强度之间的矛盾...对PC/ABS中的热熔接强度,流动性和韧性三者平衡提出了疑问;充电器的开列问题 中对PC/ABS的相结构稳定提出了疑问;PC/ABS 对高流动PC/ABS提出了基本的解决方法。此外,合金专帖 中对PC/ABS增容体系的讨论和PC,ABS基材的选择也提出了一定的看法.再进一步的,是PC/ABS阻燃,基本上还停留在溴系列阻燃剂范畴.对于硅系列阻燃剂、磷酸酯系列和催化阻燃系列的复合阻燃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总体看来,大家对PC/ABS合金的概念还比较模糊,PC/ABS合金化的具体运用也比较模糊,对PC/ABS的开发还处于一种跟随市场需要,仿制市场产品。因为没有自主的创新点,也因为国内企业的弊端,材料的研发工作,举步唯艰。

[未完待续]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7 19:33:01 编辑过」

获取邀请码  回到顶部
总数 10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