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产业论坛-塑料技术论坛-专业专注-塑料技术人的分享家园2.国内外塑料进展2.1国内外塑料进展 → [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申请邀请码 注册审核报道帖

  共有1362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1 16:24: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扫一扫
轻松把帖子分享至朋友圈

还是在这个名副其实的PP改性专帖 [ 2 3 4 ... 10 ]中,zhouwenbin81提出了做30%玻纤增强PP的一个非常经验的问题,“就是材料配方中一个加了接枝PP,一个不加接枝PP,做出来的材料颜色有什么区别?配方中原料全部相同,没有颜色加入,本色配方!”没做过这种试验是回答不了的。123tnt的见解是如所用的玻纤为碱含量比较高的话出来的产品有点发灰,光泽度也不佳,加入接枝PP能使产品更白更亮点。如你用的是无碱E型玻纤,那么加与不加接枝PP在外观颜色上好象区别不大。” zhouwenbin81详细描述了他的实验结果,“我用的是无碱E型玻纤,可我做的加了接枝的怎么感觉是很淡很淡的绿色的,有点微透,望指点!”我觉得zhouwenbin81的观察结果是可靠的,我有时做出的也基本是这个样子,有时做的是微黄,我想这种微透效果是相容剂强化了相容性从而是相尺寸减小的缘。JASON的解释很有道理,“哪里的纤维?我做的,无碱纤维不加接枝,颜色是白色,半透,不过浮纤厉害。加了接枝的颜色有点发黄,也是半透。至于你说的绿色,那应该是中碱才有的情况啊。白色带点绿底。透明不是太好。”

Lajoho在回答帖子《玻纤PP的颜色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872&BoardID=29&TB=1LEE时介绍了自己的见闻,“我见过有客户用的一种增强30%PP产品,强度很好,颜色很白,表面很光滑,看不到浮纤,当时一看自己只有放弃。”法海也进一步证实,“我也见过,据说是鬼子产的,不知道哪家公司,补充一下,看起来很透,还耐酸耐碱,做出制品一点都不翘曲,国内好像没有一家能做。”还有JASON的经验,“长玻璃纤维复合的?LG有做过相应的东西,粒子和产品都很光滑。不翘。”

重读了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PP+20%GF的一个问题http://plas2006.com//Show.asp?id=521&BoardID=12&TB=1》,颇有感慨,我在这里太偏激了,要向专注塑料道歉。上海北京顺德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做出柔软(断裂伸长率高)的玻纤增强PP。上海北京顺德的讲了一通原理并给出了方案,“有很多情形,只看冲击强度是不管用的。一来冲击有很多模式和机理;二来冲击既与材料的刚性有关,也与材料形变能力有关(可以用拉伸曲线下的面积大致表征)。在小变形下,冲击强度可以体现材料的韧性;在大变形下,更需要考虑材料的变形能力。目前,我们面临的就是需要考虑变形能力的情况。好了。这个材料的设计也是很简单的。如果是PP+GF体系,首先不要加偶联剂,这一点会做配方的人反而糊涂了,再加POE调整柔性也好;或者做成PP+TALC+POE体系,但是,仍然不要加接枝物。” 上海北京顺德讲的没有错。但是,专注塑料分析和方案也没错,“B材料,中碱玻璃纤维。B材料在弯折时,玻璃纤维与塑料间容易产生滑移,同时玻璃纤维本身容易断,所以可以弯90度。”但是,我们又都犯了错误,因为我们都把答案看成唯一而指摘对方。 JASON就都碰到了这两种情况,“上面两个例子都能够说明老贺和老孙的思路想法.所有有时候,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Kingkuo的经验很老到,“但要看具体的用途,如果是不同的料,用在同样的产品上面,区别肯定很大,结果其中一个,必定淘汰。我的一个暖风机料,和你这个题目相似,客户给我一个样品,材料标识是GFPP30%,测出来灰份是30,是玻璃纤维增强的,首先用30%玻璃纤维增强,刚性太好,缺口冲击是13,易碎,在低温下震动开裂;后来想到用20talc+10%GF+6%POE,冲击是12,中间的格条可以反复折几下,符合厂家的冷热循环实验要求。老孙说的,中碱玻璃纤维,出来的确实是这个效果,冲击强度高,加上它还有一个相当大的优势是便宜,价格只有无碱的1/2-1/3,要求不高的场合就用它,毕竟多赚钞票还是现实的。” Hntgf则强调了中碱玻纤的独特作用,“中碱玻纤增强PP,偶联剂与PP-g添加与否,对性能影响不大。至于大家谈到的能否用其它材料代替中碱玻纤,个人认为不完全能代替,尤其对一些耐溶剂的产品(如过滤板等),碳酸钙与TALC就不能代替。再者,超细的滑石粉并不比中碱玻纤便宜多少。”这个帖子的意义说明思想方法非常重要,不能僵化,要有开放的头脑。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21:11 编辑过」


免责声明:本网站旨在塑料产业技术交流,所发布的文章仅为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论坛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1 19:09:00 [只看该作者]

塑产出品,必属精品.

涉及玻纤增强PP性能的还有一个kingkuo的帖子如何提高GFPP的流动性http://www.plas2006.com//Show.asp?id=1585&BoardID=29&TB=1》。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讲过。但是,要落实下来估计还是需要一些工夫。

独步蓝颜的《GFPP的一个大问题http://plas2006.com//Show.asp?id=840&BoardID=12&TB=1》则涉及到玻纤增强PP的不同偶联方法。这个体系一般人是做不好,建议大家多看点资料。拉伸强度做到40多,缺口冲击做到3-5个,就意味着你做得不对。在30%GF下,正确的拉伸强度做到80多,缺口冲击做到7-10个。

玻纤增强PP材料的尺寸稳定性也在liuyong123的帖子《PP+GF30,怎么会跷曲变形呢?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831&BoardID=12&TB=1》中得到讨论。Brenieoh的机理分析得不错,“玻纤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流动取向,会有收缩各向异性,横向与纵向收缩率不一样。当成型品冷却过程中,极易导致弯曲变形;而且PP为晶质聚合物,其结晶度是比较大,当你成型后,那些无定型部分没有来得及结晶,但是等你使用后,那部分又开始慢慢结晶,也会导致翘曲。”他说明了取向和结晶是主要原因。其实,还有残余应力、温度造成的应力都可以造成翘曲。JASON给出了加5%滑石粉的经济而有简单的可行方案。zzx308则主张“改变螺杆组合,提高流动和加成核剂等”,也是不错的方案。方案是很多的,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施用。

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PP+GF造粒断条的工艺和配方分析http://www.plas2006.com//Show.asp?id=904&BoardID=11&TB=1是关于制造工艺的,问题是在制造玻纤增强PP时,如何防止和解决诸如口模边孔料条变形扭曲和断条问题。JASON毕竟是老手,发表了三点看法,“1)口模两边的料条有蜷曲现象,最容易断条;2)刚开机时,容易断条;3)把口模两边的孔堵起来,有利于料条稳定。”JASON把这些现象归因于机筒内部和机头压力不稳定。JASON的看法是非常有见地的。kissme1202的建议也是很正确的,“断条现象可以通过工艺来解决。至于作玻纤增强产品我建议不要加网板,至于螺杆组合,应该用三头螺纹做,性能数据都很好。”“三头螺纹的更适合作增强产品,这个我们(和LEXAN)做过很多试验,不过科亚的设备好像没有这种规格的,南京橡塑有,而且长径比在32:1,36:1直径在53MM是最适合作的,至于机头压力不足,个人觉得是不是螺杆头部距离模板太远造成。如果螺杆头几乎是顶在模板上的,那么机头压力可以完全保证,如果是玻璃纤维剪切不充分的话,会经常造成模板的堵塞而有断条现象,玻纤剪切不充分的原因有,1.组合太弱 2.机筒磨损厉害造成螺杆与机筒间隙太大。”看来kissme1202是个很有经验的主。上海北京顺德将加工工艺稳定性总结了一下,归结为三个机理:熔体应力分布不均匀,玻纤分散不均匀和料条内聚强度小。并列了个表,见表3。

表3 玻纤增强塑料断条原因和解决方法

机理

现象

解决方法

熔体应力分布不均匀

口模边壁粘附

添加润滑剂

玻纤取向

添加对成性填料

玻纤分散不均匀

体系黏度太大

降低体系黏度

体系黏度太小

提高体系黏度

螺杆剪切力不够

提高螺杆剪切力

螺杆与机筒间隙过大

更换相应元件

料条内聚强度低

体系黏度过大

降低体系黏度

熔体不密实

增加机头压力,减小切粒机转速

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全面的,但是绝不排斥有更多的机理和新的解决方法。

在帖子PP+GF造粒断条的工艺和配方分析http://www.plas2006.com//Show.asp?id=904&BoardID=11&TB=1里还派生出另一个问题,JASON提出的,“对于加强研磨,降低GF长度,老贺提到的钛白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考虑的是,钛白的研磨是否会造成纤维长度过短,最终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JASON还介绍说,“我们以前做过PC/30%GF/7%TiO2的,怎么做也做不硬,就是因为TiO2的原因。郁闷死了。” 上海北京顺德也承认遇到过一样的问题,并已得到解决。雁南飞支招:可以考虑用1250目到1500目的高岭土代替绝大部分的钛白粉,减少钛白粉含量,避免钛白粉的过分研磨作用。Gdstchlyl则认为,“高岭土和滑石粉基本上一点遮盖力都没有啊。倒不如用一点zns。软一点,遮盖力也不错。”

(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1 20:50:00 [只看该作者]

矿粉填充PP是改性PP材料中的重中之重,可惜,检索了半天,也没发现几篇好点的帖子。可能是大家做得多,不以为有多难;也可能是大家身怀绝招,不肯透露消息。好了,天意难猜,人意难拟啊。言归正传,我将今年的几篇矿粉填充PP拿出来再回顾一番。

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滑石粉对PP复合材料的气味有多大的影响?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4&BoardID=4&TB=1是一个比较时髦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难题。纳米高岭土说,矿石本身是没有气味的,应该大致不差。如果矿粉有味道,也是因为小分子处理的结果,如偶联、表面包覆、离子交换等。上海北京顺德说,“如果用有机物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往往会引起气味,象硅烷,硬脂酸及其盐,EBS,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 Apollo也总结说,“产生气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小分子物引起的。填料表面处理物,抗热氧稳定剂,加工过程中PP断链产生的小分子。。。甚至水槽不干净也会坏事儿。但表面处理是要的,抗氧剂是要的,所以选择好的热氧稳定剂,填料表面处理用点好的硅烷,有些硅烷260度没问题的。好的润滑,有机硅的耐热性好,还能减少剪切。”树脂在复合材料中占很大的比例,是主要影响因素,树脂中的催化剂残留、溶剂残留和低聚部分都会产生气味。

KI的帖子问《怎样除去PP+加填充的异味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164&BoardID=12&TB=1》,问题为“我用碳酸钙粉做填充PP,但注塑出来有异味。客户要求用开水泡无味,放到纸箱内10天打开无味。”大家除了碰到类似问题外,似乎都束手无策。南红伟干脆建议,“这个测试条件只能不加碳酸钙,我们最近也做了很多组实验,所有的矿物质填充都有,加了一些去味剂没有好的效果。”逃跑主义啊。雁南飞说,“国产PP本身也有气味阿。”这是观察得比较成功的。JASON的经验:“汗死.我用的是exxon的副牌,粉料.一样也有气味.进口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客户买的是国产的PP,没加填料直接注塑没发现有气味.这就搞死人了.” 雁南飞对开发低气味材料心有余悸,“国产的PP(颗粒料)用在汽车上,就染染色,就说有气味呢,现在搞得我都不敢开发汽车料了。”

JASON、雁南飞这样的大牌配方设计者对低气味材料都认识不多,我想,大家将其视为畏途是自然的了。

fengyun1010的帖子《关于pp+木粉复合板材气味问题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898&BoardID=12&TB=1也是问气味的,“pp+木粉复合板材主要用在汽车内装饰件上,现在国家对该板材的气味有限制.主要气味来自木粉加热后的木质素的味道。老板要求最好能做到没有气味.”还是老板厉害,可以要求没味道,限制分子运动。大家开除了不少配方。cafe6285,“加点香料吧!” zql581,“有木香味不是挺好吗?加香料作用不大啊。” 李云龙,“兄弟:你考虑一下用尿素如何,效果会让你吃惊奇的。”外乡人,“加麦饭石、硅藻土试试。”楼主向大家报告,“最新的试验:在180度的时候木粉开始分解,成分有酚类等.去木质素做过,但是木粉损失较大。有毒没毒不重要,关键是气味,板材在成型的时候要加热,加热就闻到了.是一股焦糊味.200加工温度。”

Aaron的帖子《碳酸钙改性PP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723&BoardID=29&TB=1不知道是问什么的。不过,adailiu在帖子里面提出的一个问题,倒是有趣:我实验发现碳酸钙改性PP老化性能要比玻纤改性的差很多,不知道原因。

Hntgf《15%CaCO3填充PP,注塑出现顶白如何解决?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616&BoardID=12&TB=1》,这是个普遍性问题。cqy5820的解释比较合理,“因加入一部分填充,收缩率降低,制件于模具贴和较紧,不易顶出,加大压力顶针的原因产生顶白。”上海北京顺德主张“多加POE”,现在看来这招不够主动。雁南飞给出了权威总结,“顶白是脱模困难的体现。1)在注塑厂家,如果一个新模具老是出现顶白等脱模困难等现象,可能是模具设计上的脱模斜度不够所致,应该修模具;2)2.对于挤出厂家,你想做材料替代,原来的材料用的好好的,现在却顶白的话,从工艺上请工艺员好好调调;3)3.对于调工艺,比较赞同JY0203的意见,关键在于不要注塑的太实,要保证冷却时的足够收缩,使制件与模具之间产生一个小小的缝隙(很小,可以把它想象成缝隙),才能保证脱模容易。”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49:16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2 13:35:00 [只看该作者]

合金在塑料中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树脂形成的共混改性塑料,但是,这里我们将PP增韧也归于此类。在改性PP中,PP合金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改性塑料类别,因为人们对PP寄托厚望,但是如果没有合金、不借助别的塑料的优点,那么要实现这些愿望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PP塑料合金的困难在于PP是非极性塑料,而别的塑料(除了PE)大都具有或弱或强的极性。这使得相容性的改进在PP合金中非常重要。另外,PP的热稳定性也有限,这使得它与高耐热塑料的合金成为不可能。

Wzlull的帖子《EVA增韧PP的问题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523&BoardID=11&TB=1》问,“通常增韧PP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用POE,但POE价格高,对于生产黑色回料改性PP而言,能不能用回收的EVA代替POE,从而达到大副降低成本的问题,要达到理想效果,在对回收EVA再生料的对象有什么要求,如那一类的产品更适合对PP的增韧改性,还需要什么其他的注意事项。”EVA增韧PP是老早的事情了,那时没有甚至连SBS都没有,更别说EPR、EPDM和POE了。在有矿粉的体系中,EVA增韧特别有效,因为它这时还充当了偶联剂或者相容剂。EVA因为VA含量不同以及MFR的变化而形成很多牌号。code9527给我们提供了基本信息,“醋酸乙烯含量在5%以下的EVA,其主要产品是薄膜、电线电缆、LDPE改性剂、胶粘剂等;醋酸乙烯含量在5%~10%的EVA产品为弹性薄膜等;醋酸乙烯含量在20~28%的EVA,主要用于热熔粘合剂和涂层制品;醋酸乙烯含量在5%~45%,主要产品为薄膜(包括农用薄膜)和片材,注塑、模塑制品,发泡制品,热熔粘合剂。”可惜,他唯一重要的东西没说。Wzlull接着提供信息,现在来源比较多的EVA回料是拖鞋底,请问这种回料破碎后与PP共混有增韧效果吗.” yixiao1979提供了中肯的意见,“拖鞋料的EVA是发泡交联的,不能用于增韧的。” Thankyou提供新的思路,“加LLDPE价格也不贵呀,增韧效果好很不错的,加量到15----40份。” Wzlull认为还是有缺陷,“PP+LLDPE或LDPE,只是普通的增韧,用PE改性过的PP,存在一个容易开裂的问题,且没有硬度.”

Shhoujia的帖子《透明 PP增韧》提出的可是高技术问题,“透明pp 若用 poe 来增韧 会影响透明性。有没什麽方法或材料可以解决啊?”大家建议了这些方案:考虑用贝塔成核剂(pengwei1999)、建议使用DOW的versify(yixiao1979)、可以使用kuraray的hybrar 7311和7125(海声)、使用exxon vistamaxx。在这些建议中,我认为海声的建议最可靠,而exxon vistamaxx经过我的实验证明是无效的。表4是海声给出的SEP使用结果。

表4 kuraray透明增韧PP结果

配方(重量比)

 

1

2

3

4

聚丙烯(均聚物)

 

100

90

70

60

<HYBRAR>7125

 

0

10

30

40

光学性能(1mm 厚度膜) 浊度

%

60

50

30

23

光学性能(1mm 厚度膜)光传导性

%

79

80

87

90

杨氏模量

MPa

800

680

220

220

伸长率

%

1400

1430

1450

1480

拉伸强度

MPa

39

39

29

30

硬度

邵氏D

69

64

57

50

冲击强度

 

 

 

 

 

埃佐冲击强度 @ -20˚C

J/m

16

16

16

25

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均聚PP和共聚PP的增韧区别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214&BoardID=29&TB=1》终于把PP增韧话题引向了POE等现代弹性体的讨论。问题为:“27%POE7256+H110MA(均聚PP,冲击=3KJ/M2),冲击强度=9KJ/M2;27%POE7256+M1600(共聚PP,冲击=7.5KJ/M2),冲击强度=54KJ/M2。为什么均聚PP与共聚PP的增韧效果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wzlull的回答“共聚PP本身韧性与冲击性就比均聚好得多,再增韧当然是共聚要好很多了,这还用着说的。哈哈。”和jsiptsyzx的回答“有些东西我们搞不懂为什么,没关系,我们承认它,把它当作一个规律就来应用它就可以了。”属于没有多少进取心的回答。共聚的冲击强度比均聚只是高几个单位,但是增韧后共聚却高了40多个单位。如果只解释为基料的冲击高,那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把现象作为规律来记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Scullh的解释不错,“今天刚好看到一本书上说这个,说是共聚PP含有更多乙烯链段,所以与POE相容性更好,因此增韧效果更明显。还说在 均聚PP/POE体系里添加少量共聚PP,共聚PP起相容剂的作用,增韧效果会比较明显。没有验证过,大家可以试试。”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在这个帖子里,apollo还提到了“书上还有说,PP+POE+HDPE增韧效果也好来着。”其实,这是一个重要增韧体系。雁南飞真是见识广博,“典型的共聚PP/POE/HDPE协同增韧效果,唯一的缺点就是流动性差阿。个人觉得POE能够在PP/PE间充当相容剂的作用。”说得不错。据我的知识,更微细的结构是,HDPE会钻到橡胶相的“肚子”里,一来提高了橡胶的增韧效率,二来可以使橡胶的收缩率与基体树脂PP的收缩率相近,从而减少界面张力。针对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均聚PP和共聚PP的增韧区别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214&BoardID=29&TB=1》中的内容,雁南飞提出疑问,“你要做的是搞流动高冲击PP啊,还是做研究阿?这种高熔指的PP做增韧没有什么意思吧?”针对高熔指的PP做增韧有没有意思,scullh回答,“为什么拿高溶指的PP做增韧没有什么意思啊?要不然高流动高冲击的PP怎么做?”语气铿锵,信心坚定,真理在握。这里涉及到设计高流动高冲击塑料的一个很大的技巧,雁南飞竟然不知道?

Wzlull的帖子《有关PP+PE+POE+caco3共混问题请教专家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532&BoardID=34&TB=1》在给出了一个他自己设计的配方后介绍说,“我做的合金PP是用于注塑的,而且是回收的一级粉碎料(如一些塑料框,盆,桶什么的)为了降低成本有时也加一点编织袋造的粒子,我试过按照以上的配方做出的粒子,冲击强度是可以的在重物的冲打下不破,就是有一个问题在注塑成型的产品上一些90度转角地方对折会容易断开,产品壁厚有2.5MM左右,对折也容易裂开,出现这个问题是不是增韧不足的原因,POE8%的含量是不是太少,有无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大形变问题,断裂伸长率可以作为考察指标。正象大家讨论的那样,第一,回料太多影响断裂伸长率(上海北京顺德);第二,HDPE加得太多或者可以取消(KINGKUO,jsiptsyzx);第三,需要加一些相容剂解决回料中的杂质的不相容(liuyong123)。在这个帖子中,大家还讨论了EVA、TAFMER、POE等增韧剂的优劣,但是不够深入,也缺乏相关数据。

Wzlull的另一个帖子《寻低成本高抗冲击改性PP配方http://plas2006.com//Show.asp?id=452&BoardID=34&TB=1》,PP编织袋的回收利用做汽车保险杠提出了寻求技术支持的请求。许多人对这个设想不以为然,上海北京顺德、KINGGUO、hualiu1981、zengmeijun都提出编织袋料为均聚PP,不可能用于做保险杠材料在中国的确是这样,但是国外也是这样吗?现在想来有些主观。Huangyun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可以将编织袋料整成保险杠料,而且比广州金*的好。”我相信是真的。yixiao1979道出了原委,“国产的PP编织袋填充高,而且很多是回料来做的,性能很差.这个要加便宜的POE回收料进去才行, 加HDPE以及降温母料的话效果不好,HDPE发生交联而PP降解,效果不好.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进口编制袋或者吨袋回收,然后添加回收的TPO或者POE或者EVA等来增韧才是正道啊.”很有经验,很有见识。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50:07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3 17:04:00 [只看该作者]

PP替代ABS是个喊了多年的话题。ABS在整个塑料中的比重逐年减少说明了PP替代ABS是个客观事实。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习以为常的PP改性材料原来正是ABS的应用领域,象高光电饭煲材料、汽车仪表板材料、洗衣机盖板材料、音响材料等等。这说明PP替代ABS并不神秘。但是,在任何领域的完全替代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为PP同时达到ABS的光泽、收缩率、尺寸稳定性、极性、耐熔垂性则是十分困难的课题。目前PP替代ABS的方向,一是用改性PP在某个用途上完全替代ABS;一个是用PP/ABS合金来替代ABS。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在各个领域完全替代ABS。

外乡人在帖子《用改性PP取代ABS可行性分析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645&BoardID=11&TB=1》中已经在目前市场状况、开发的必要性、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做了扼要论述。他说,“随着成核剂技术开发的系列化、系统化及相关填料的开发应用,设计配制代替ABS光泽性的技术已经变的轻而易举。设计的电镀性,从ABS的电镀机理我们不难理解,只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完成PP的电镀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我们已经进行的开发工作看,电镀效果已经通过汽车行业要求的试验测试。喷涂性,按照喷涂理论,只要在PP中拥有足够的极性,使其达到可以进行“游泳衣”包覆结合,就可以完成喷涂的需要,目前日本的聚烯烃公司、油脂公司等公司都研发成功可喷涂汽车保险杠。替代的硬度问题和收缩率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刚性无机和有机材料复配方式解决,从进行的可行性试验看,完全可以接近ABS的要求。”但是,我对这种以单一应用上的技术可行性代替完整的技术可行性的结论表示怀疑。外乡人说的差价为3000-5000元/吨,不知道是否考虑了密度因素,因为高光PP的密度通常会超过ABS的密度,这样的差价只是改性厂的差价,对成型厂可能是不利的。

haosen0329在帖子EP0651 ABS/PP)纳米改性材料http://plas2006.com//Show.asp?id=862&BoardID=23&TB=1中介绍说,“EP0651是我公司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对所选用材料进行纳米处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研制开发出ABS/PP纳米改性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局均优于或等同于ABS。”其性能指标见表5。

表5 可替代ABS的ABS/PP合金 EP0651性能指标

项目

单位

数据

密度

g/cm3

1.03

熔指数

g/10min

8~30可调

弯曲强度

MPa

41~58

断裂伸长率

%

200

拉伸屈服强度

MPa

31~40

弯曲模量

1850~2080

缺口冲击强度

KJ/m2

47~86

非缺口冲击强度

97~98

热变形温度(1.82 MPa)

130

模具收缩率

%

0.6~1.05

光泽度

68~100

表面强度

400

注:EP0651材料不可喷涂。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阻燃、耐高温、增强增韧等改性

这个消息未经证实。如果是真的话,性能还真不错,因为其刚韧平衡性是很高的。

Hntgf的帖子《PP/PA6合金能达到ABS的硬度和表面光亮度吗?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611&BoardID=29&TB=1》问,“PP/PA6合金能达到ABS的硬度和表面光亮度吗?”这是又一个想突袭ABS的家伙。忍者深闺的意见,“少加橡胶,还是有可能达到的。”JASON说“硬度是应该没问题。主要是光泽,不敢保证.”外乡人挺有信心,“应该可以,关键看材料的选择。”(待续)

(PP改性综述完毕)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33:13 编辑过」

获取邀请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3 20:47:00 [只看该作者]

(4)ABS改性

ABS改性着重点在ABS阻燃、耐热、增韧、增强、耐候等。

上海北京顺德的帖子《ABS塑料在汽车配件上的应用http://plas2006.com//Show.asp?id=324&BoardID=18&TB=1本是为SPECIALCHEM写的帖子,对ABS在汽车上的应用做了简单归纳,包括耐热、高韧、消光、耐候、低气味等不同牌号在汽车上的不同应用。文风朴实,聊可一读。谢谢大家的吹捧。

老将kingkuo的帖子《我的一个瓷白的阻燃ABS颜色老出现偏差,大家帮忙想想招http://plas2006.com//Show.asp?id=351&BoardID=38&TB=1提出了一个老问题。“我的一个瓷白的阻燃ABS颜色老出现偏差,是用来做冰柜的温控面板用的,阻燃体系是溴/锑(国内),每次生产的料,颜色上都有偏差,工艺温度185-195度,螺杆转速340转(最高500),老化体系是1010+168,大家会诊一下是什么原因?”JU2008主张改进抗氧体系,上海北京顺德主张改进润滑体系而降低加工温度,wheat则强调,“用好的十溴及锑,另外ABS方面不知用的是哪里的,也要注意。”JASON回答的全面而最客气,“弱剪切,分散一般就可以了.抗氧化方面是否能再改善一下?另外,王老板用的是四溴/锑白配合CPE体。系的吗?如果是,这个体系本身就不是太稳定。如果不是,可能是阻燃剂(主要是溴,是否存在游离溴?) 不稳定造成的. 上面只是根据我自己做阻燃ABS的一点实践说说罢了,算不上是经验,我自己做的也不是太好.王老见笑了哈.” Bruce建议,“如果是四溴/锑白配合CPE体系,最好加点有机锡。”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差的。JASON就知道这个,“有机锡效果一般.不能说是很好的选择.换点别的吧.”忍者深闺还建议了标准,“我觉得如果色差在1以内应该是正常的。”

Larry的帖子《阻燃ABS里面用什么光稳定剂http://plas2006.com//Show.asp?id=303&BoardID=29&TB=1问,“在阻燃ABS体系里面用什么光稳定剂那?我的两个客户用同一个产品反应完全不一样,一个说不错,一个则完全不行。”很好的问题,不到位的叙述。

ak0790求助:《阻燃ABS注塑中有黑纹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84&BoardID=12&TB=1,“大家好,我有个阻燃ABS产品在注塑是出现黑纹(刚开始打的时候没有黑纹,打个几小时会出现,有时候几个,有时10几个,一会儿又没有,一会儿又出现)不知怎么回事,大家来讨论下吧!我认为是滞留料太多,顾客现在要退货,请大虾帮帮忙啊!” lexan1979分析道,“分析的原因:主要是物料分解所至,有可能是注塑温度偏高或是塑料耐温太低,注射速度过快,物料在筒内停留时间长等。”JASON分析,“其实你自己的想法就已经很接近啦。残胶量过多,温度过高,注塑速度过快都有可能的。还有一个就是模具的排气(这也是有可能的)。”楼主一声感谢,就杳如黄鹤:“谢谢了,我已经解决了,是模具的原因。” 可怜王者£乞儿还在苦苦追问,“是不是模具的温度高了?”

他走他的,plas2007还在讨论,“我以前也在客户那里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客户那里进行了仔细的调整,反复调试也无法解决问题。后来也反复进行了材料的调整,包括加入一些热稳定剂等,但始终无法去除。后来对模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模具水口本来有3个,但客户为了减少融接痕,自己用铜镶死了一个进胶口,造成材料在注塑的时候,容易打不满,这样就只能调高注塑温度,加大注塑压力,导致以上问题。经过与客户探讨,客户同意去掉那个进胶口的铜块,问题得到解决。”好经验!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ak0790又来了,他问《分析下加CPE在阻燃ABS中有什么变化?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46&BoardID=29&TB=1,“我在做一阻燃ABS中添加了CPE135C(白色产品),因CPE可以增加阻燃性也可提高韧性,但就是产品在注塑是容易产生黄斑,不知有没有好的建议,或有好的稳定剂,听说用固体有机锡可以,不是否属实?哪位大虾知道啊?”JASON回答最有经验,“一般来说这个方法都是些过时的方法了.不过还是有人在这么用的.你如果真的因为CPE分解的问题,你可以加点EBS和Cast,Cast可以消耗CPE分解时产生的HCL。” Leiot回答最新颖,“要不用点处理过的CPE呀,2135!先找找看了,那个135不好用了,加了还降低光泽,别用了吧。”我也想用2135,哪里有啊?

JASON提出了《ABS染色注塑大件产品,问题http://plas2006.com//Show.asp?id=442&BoardID=12&TB=1》,分析问题的方法值得学习。问题是,“ABS原料,染白色.注塑空调扇的外壳,经常在离进胶口最远的地方出现黄色条纹,排除了烧焦的可能,还有什么可能性吗?”他解释说,“排除烧焦是因为,同样的模具,不同颜色的ABS生产出来的结果不一样。换做别的颜色就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现在也很奇怪。材料是非阻燃的,仅仅是染色罢了。另外,我排除烧焦的主要原因是,黄色条纹出现在树脂内部,而不是表面。表面一层是完好的。” lexan1979猜测,“如果是颜料分解呢?大件的注塑温度较高,一种可能是颜料变黄,另一种可能是原料本身变黄,但别的颜色会盖住黄色,最好试一试本色料。” Jason答,“是.LEXAN1979说的有道理,我就怀疑色粉的问题.因为材料染色的色粉中含有黄色色粉,可能性有两种: 1.)黄色色粉变色;2.)分散不均匀。而且个人觉得,色粉变色的机会大些.因为如果是分散不均匀,应该是产品的各个部位都会出现的.现在仅仅出现在指定位置,分散不均匀的可能性相当低的.”长了见识,大家要好好学学JASON细致的分析方法。

Choupying的问题《阻燃ABS出现黄斑是怎么回事啊!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173&BoardID=12&TB=1也是很经典的问题,“我有个产品是阻燃ABS,电脑外壳,一出为四,注塑温度180-190,但是在胶口的对角有些不规则的黄斑纹,请大家讨论下原因?是不是MI太低,MI=75(220度,10KG),NI=16。”“换种料就没有黄斑,大家说阻燃体系不对,哪应该用什么阻燃体系呢?我用得是溴系。”大家的意见基本可分成两派:一派是剪切导致热分解派,二派是排气不良导致烧焦派。上海北京顺德的意见是,“很明显,这是由于剪切过热造成的局部阻燃材料降解。解决办法是使用流动性好的ABS、阻燃剂体系、加强体系润滑,并降低注塑速度。” liu6879给出的建议是一派观点“可以在注塑工艺上去调整一下,比如可以降低注射速度,提高注射压力,注射周期更短一些。” 飘零嘧啶是一派赞同观点,“可以换用热稳定性更好的阻燃剂,如CXB系列的,还可以多加点热稳定剂。但还是先调工艺试试,参照LIU6879。”还有声音洪亮拿出证据,“同意liu6879的说法,我以前碰到过此类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JASON说,“进胶口对位?会不会是排气不良造成的物料烧焦啊?”,“换料说明不了全部问题。最好是配合换模具。不同的产品,如果还出现类似的问题。那就应该是排气和材料的问题。因为换料只能说明在这个模具这种成型工艺下不产生烧焦。要么改排气来适应这种出问题的材料。要么换材料来适应你现在的模具和工艺。” Jinjiangren为了证实二派的观点,谨慎地问,“你说的浇口对位是不是浇口对面的远端啊,是的话那就不是流动好坏影响而是你的排气不良造成高温烧焦的。” 雁南飞坚持二派观点,“排气不良造成高温烧焦的。赞成这个看法。”由于问问题的人没有给出足够的条件,往往大家会分成几派观点,这很正常,反映了大家思维的缜密。

还是类似的问题,益力多的帖子《FR-ABS析出水分引起表面灰点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637&BoardID=12&TB=1》问,“今天有个客户(注塑厂)和我说他拿了我们的FR-ABS(黑色),做出产品有水分,而且表面还出现了灰点,可我们打出来的样品没有这个情况。然后我建议他用两个小时烘料,请问这是注塑工艺上的问题还是我厂的料出的问题啊?表面上的灰点料,是否是因为没有烘干,析出的水份引起的?是否所有FR-ABS料的烘干时间都是需要两个小时?”“还没直接到客户那边看,我们的料是用水口料做的,客户反应是有污点。我在想估计是他们注塑工艺的问题。因为我们打出来的样板都没问题。” Jason就色板大小问题发表了精辟意见,“你们打的样板估计也就是小色板,这反映不了实际问题的。客户的产品是否很大?估计是你混合造粒的时候真空没有控制好吧?粒子内部的水分烘出来可不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解决的啊。另外色污的问题,我猜想可能是杂质。当然,没有亲眼看到。只能估计。” 上海北京顺德赞同JASON的意见,发了一番宏论,“我和JASON的观点完全一样。拿注塑样条的小件去比拟大注塑件是不可靠的,这是因为1)模具几何形状不一样,由此造成的应力和流动状况不同;2)制品的体积总量对挥发性色污有重要影响。” 益力多倒是很懂礼貌,“呵呵,谢谢上海北京顺德的指导,我们的客户做的是灯饰上的配件,样品是小样的,后来了解还是因为烘干工作没做好,不过还是没亲自过惠州看过,这两天安排了时间过去看,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再向你请教!”她可忘记了感谢JASON,而且JASON离她更近。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51:54 编辑过」

获取邀请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5 14:04:00 [只看该作者]

ABS的无卤阻燃据说国外是有的,但是国内一般采用ABS/PC或者ABS/PPO加磷酸酯来做。下面将综述本论坛在2006度在环保阻燃ABS方面的帖子。

Downren的帖子《请教无卤阻燃ABS的做法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294&BoardID=12&TB=1》提供了一些信息,“无卤是目前各国阻燃业的一个新课题,我们正在做无卤阻燃ABS,目前是做到V-0级,但是性能太差,还是有色的!!各位大侠讨论一下,这个课题的该怎么做,性能好(冲击在6以上)阻燃也好(V-0)。” 上海北京顺德追问最紧要的问题,“什么阻燃体系啊?RDP?BDP?还是别的?” lajoho猜测,“估计是用红磷和氢氧化镁的体系吧。RDP、BDP这些能做到V0?” 庄主夫人对各种无卤阻燃体系展开了评价,“红磷和氢氧化镁是带颜色的,做出来也没多大意义,RDP、BDP国内在PC/ABS合金中还没用好,更别说纯ABS了,我们用过进口一份阻燃剂,可以达到V0级,就是有点脆,成本高。” Downren公开了其阻燃体系,“没用BDP和RDP,我们用的是红磷,所以说才是没有意义的啊!我们也曾经用过那个RDP\和 BDP但是效果一般,加到十多份,都粘的不行了,还是不行! 我们没有侧向喂料,哪位大侠曾作过的,能给俺支个招吗??”并进一步追问,“加氢氧化镁,性能会不会更烂啊!冲击我觉得不会超过4!!” ju2008评价说,“加入阻燃体系后, 很多物性都变了, 特别是冲击和耐热等性能,需要进一步加改性剂吧这些性能调回来的。”

Feiba的帖子《请教在ABS里市场上面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环保阻燃剂呢?http://plas2006.com//Show.asp?id=504&BoardID=29&TB=1》问,“请教在ABS里市场上面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环保阻燃剂呢?听说有些含溴的也可以称之为环保,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哪位兄弟姐妹能告诉我在市场上(能买到的)哪些型号可以用在ABS里的呢?谢谢!!!!!!!!!!!!”看来是个菜鸟!!!!!!!!!!ak0790回答说,“十溴二苯乙烷如果不算的话,那就难了。”“还有四溴双酚A应该也环保!”JASON还是有疑惑的,“十溴也是环保的嘛。给“刀下留溴”了一次。四溴我就不敢保证是否环保了,有ROHS指令的兄弟给说明一下?” lexan1979解释说,“十溴是环保,但十溴受热分解会产生多溴联苯醚,就不见得环保了(他们说的)。” 上海北京顺德了出了清单,表6

表6 含溴阻燃剂与ROHS指令

二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原则上是不主张使用的,但是有些产品在某些场合可以豁免。

材料------------------------------------- 豁免----------------------- 应用场合

十溴联苯醚----------------------------- --是------------------------ 聚合物阻燃剂

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是------------------- 聚合物阻燃剂

四溴双酚A------------------------不受ROHS限制--------------------------

十溴二苯乙烷----------------------不受ROHS限制--------------------------

八溴联苯醚--------------------------不受豁免-----------------------------

溴化聚苯乙烯---------------------------不受ROHS限制--------------------------

溴化环氧树脂---------------------------不受ROHS限制--------------------------

Ysfgirl在帖子《求助:环保阻燃ABS配方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233&BoardID=8&TB=1》提出,“要求:拉伸40,弯曲58,冲击150,密度1.2,V-0级,环保。价格18400(只能用新料做)。我现在做出来其他性能均达到,除了拉伸(只能达到37),冲击有160了。(用的是溴-锑体系)。感觉已经很难再做上去了。价格已经超过了19000。大家还有什么办法把拉伸提高一点,使冲击不降,价格也不太高的。”做技术很艰难啊。Jsiptsyzx认为,“冲击做到160,满好了,阻燃抗uv的ABS我做过一个打高尔夫的支架零件,一开始55,螺丝孔有开。裂现象,改到110左右,客户认可。所以楼主我觉得你的料做的相当好了,管他什么拉伸数据,让他们试试看,我估计能过。”一堆人劝Ysfgirl通过作弊的手段蒙混过关。还是JASON大度,“PVC/ABS嘛.混合点高分子量的SAN,能提高冲击和拉伸强度啊。”一个不错的方向。于是这个帖子的方向就进入PC/ABS。南红伟,“关键是这个PVC/ABS合金耐热不大好。注塑200度就顶不住。前辈有好的解决措施吗?” JASON说,“稳定剂,另外你没发现,这里讨论的哥们好象说产品是黑色啊。” 南红伟,“PVC/ABS合金早就有耳闻,我家有位师兄也狂做了2个月,不过就是稳定剂找不到合适的,CA-ZN,有机锡效果都不很好200度啊都顶不住。有一个厂家说是做的很好,我们要了点样品不过200度还是分解了,我现在怀疑有没有稳定的,批量生产的PVC/ABS合金。相容剂用的是CPE135。170度做的样条,没有分解,各个性能都很优越。不知道jason前辈能不能指点一二啊?我们可是还在黑暗中摸索呢。”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啊。外乡人接茬,“怎么能选用CPE做相容剂呢?在PVC改性上,CPE和ABS的作用是一样的。电镜显示,使用两者的机理一致。你可以找有关刚性粒子改性方面的资料看。这部分资料主要集中在1992-1995年的相关期刊上。”有些道理,CPE在这里的作用是增韧。yixiao1979,“做ABS/PVC可以考虑用高va含量的EVA来试下。”看来PVC/ABS体系还有待大家深入探讨。


看了老贺的帖子,一直不敢发话.实在是好文章不敢乱接啊.看到现在,实在是技痒啊,冒此天下之大不讳接两句。

至于PVC/ABS,做了一点小实验,同时也跟几个朋友聊过.目前国内做PVC/ABS的还有有几家做的比较好的,其中广州kingfa、贵州凯科特和深圳亚塑做的效果还不错。颜色方面和加工稳定方面都比较突出。但是基本上也都是两步法完成的。其实这个问题在论坛里就已经讨论过如何达到一步法完成PVC/ABS合金。大家主要还是集中在加工稳定和颜色稳定这两个问题上。其实说到底,前面的两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一个问题:PVC的热稳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PVC的热稳定不行,才导致了变色、断条甚至堵机头的原因。热稳定国内现在应该是还徘徊在二代稳定剂的。从最早的二盐三盐到现在的有机锡,稀土等热稳定剂。国外目前有一个称为“水滑石”的热稳定剂,据说能够在PVC分解出HCL的情况下很好的保护PVC,不让它继续分解。实际的运用情况,我分给了两位论坛内的成员使用,效果目前来说还是很理想的。

提高刚性和韧性,这个方面国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了。其实B866最早就是作为PVC的耐热改性剂开发出来的。国内目前也有做高分子量的AS粉末。添加分量与国外的接近。效果也比较的理想。

至于增韧增容方面,有人提出CPE这个看法,我觉得其实是比较广泛使用但是不是非常好的选择。本身AS就具有增容的作用,至于增韧,这个得好好学习一下王国的增韧帖子。刚性增韧不是不现实的东西。在乎大家花多少心思去做,去研究。

狗尾续貂一点看法,希望不要惹起众怒。说得好了大家鼓个掌,说不好了,大家且做饭后谈资好了。谢谢[Jason]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38:49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5 16:06:00 [只看该作者]

玻纤增强ABS也是改性ABS的重要品种。这方面的内容在论坛也有热烈的讨论。

Bruce的帖子《玻纤改性ABS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847&BoardID=29&TB=1》提出主张,“ABS加纤改性,相容剂是十分必要的,那么用什么相容剂效果好呢,请大家讨论下!!!” 123tnt一口气说出两个,“说是ABS-g-MAH,SMA可以,但试了几家,效果不怎样呀。” 123tnt后来进一步解释说,“我说的效果不怎样,不是指没明显改善,而是相对于对方的提供的数据来说差太多,最近遇见浮夸的现象比较多,说话重了点,呵呵,也有可能我没用好。”ShanghaipolyJASON强调玻纤表面处理和偶联很重要。Jinjiangren谈自己的亲身体会,“SMA效果我用起来很不错啊 冲击和强度都有明显改善。”JASON补充说,“ABS里面效果不错,不过到了AS里面,呵呵,至少有两个人说要打倒它了。”不会吧?我好象用SMA做AS+GF还不错啊。不知道JASON指的是哪方面有问题。Jinjiangren与JASON唱反调,啊哈 谁啊 AS我现在也在用,熔体强度提高明显 不要打我就行。”

雁南飞的帖子《三高材料——海尔的玻纤ABS20%的要求http://plas2006.com//Show.asp?id=151&BoardID=12&TB=1被评为精华贴,当之无愧!这是一篇容量大、讨论范围宽、很有知识含量的帖子,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山的味道。但是,大家对ABS+20%GF的讨论仅限于相容剂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其实,螺杆组合依然十分重要。且来慢慢看这场好戏。雁南飞首先展示了他公司的ABS+20GF(简称ABSG20)的性能要求

“拉伸强度 >= 75MPa
弯曲强度 >= 120MPa
弯曲模量 >= 5000MPa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23度)>= 9.5KJ/m2
灰份(玻纤含量) 19-21%
热变形温度(1.8MPa) 90度
熔融指数(220度/10kg) >=6g/10min”

“其实我们的玻纤ABS20%的产品已经长供了上千吨了,但是就是对上海事必达的sma依赖性太强了,上面施压,决意替换,却又不希望提高成本,我们正在为此郁闷的,用g-ABS又太贵了,而且添加量比sma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集团前期也提出要用30%的玻纤的,后来渐渐的又无声息了。且乐在逍遥啊。我们就想替代上海的SMA啊,(他们有事没事就涨涨价,而且态度不好,我们的上级受不了他们的脾气了)只要综合成本不会有太大的增加,我们是会考虑的啦,透漏一点,SMA快20000啦。”JASON惊呼,“海尔的要求也太强了,真不想让人活了啊?”

JASON做的一个ABS/20%纤维的性能:

性能

ABS/G20

MI

7.92

拉伸强度

85.8

断裂伸长率

14.4

弯曲强度

108.5

弯曲模量

6380

Izod缺口冲击强度

6.6

热变形温度

98.7

纵向收缩率

0.258-0.307

横向收缩率

0.298-0.337

相对密度

1.19

上海北京顺德给出的:

ABS+30%GF,要求

拉伸=120MPA

IZOD冲击(缺口)=7

MFR暂不要求。看看这个能达到吗?

大家还热烈讨论了SMA的替代问题,JU2008介绍了他的类似SMA的相容剂,“我的相容剂是有酯基的, 还有丙烯腈的基团等。 不过成本没有优势啊。 我知道上海的SMA价格才20多一点啊。 不知道你们的用量多少。”“对含酯基的树脂如, PC、 PBT等, 与ABS类的苯乙烯系树脂的相容最合适。” nancy123介绍,“各位大哥,新来的,推荐我们代理的STRUKTOL公司的润滑体系塑料助剂TR251,GE在苯乙烯类产品中应用,特别好的润滑分散助剂。”JASON介绍体会,“在AS体系里面我倒是做过不加SMA的,就纯用KH550,效果还可以。具体原因我也不明白。加了SMA的反而没不加的效果好。真TMD的邪门。你有空可以试试,就加KH550,把SMA砍掉。看事必达那帮鸟人还神气个P。”JASON神通广大,接着介绍,“接触过原来沈阳四维公司分的另外一家公司,科通。做接枝多。也做工程塑料。KTJ-2B应该是他们的产品吧?如果是,那应该是所谓的ABS接枝。”KINGKUO对于AS+GF体系,也附和JASON的话,“我也是遇到这种情况,加SMA5份,冲击强度变为3.5KJ/m2,干脆取消,还有4.0KJ/m2。”

(待续)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45:39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上海北京顺德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4422 积分:7301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6/2/28 9:45:00 登录:4039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6 22:16:00 [只看该作者]

该说说ABS合金了。

ABS合金中,当然应该先说ABS/PC合金了。ABS/PC合金与PC/ABS合金有什么区别呢?恐怕大家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高流动PC/ABS的PC在什么样的含量范围呢?电镀级的PC/ABS应该把PC控制在什么样的含量?如果谁还不是很清楚这两个体系的区别的话,请浏览一下上海北京顺德转载的《大道无形:ABS/PC与PC/ABS的区别http://plas2006.com//Show.asp?id=371&BoardID=18&TB=1》。

做高流动PC/ABS当然是做PC含量较低的ABS/PC体系了。chenjianlin201的帖子《PC/ABShttp://plas2006.com//Show.asp?id=2050&BoardID=29&TB=1》里有讨论。他说,“本人专做PC/ABS合金的 做了6年了 呵呵 欢迎各位来探讨。”做6年是该有些经验了。法海请教,“提个问题讨论一下:如何做提高PC/ABS合金的MI?”JASON说,“降低PC含量;用高流动的ABS;添加润滑剂;添加增塑料剂;有个最BT的典型,ABS用HI121H,保证你的流动非常好。”JASON真是聪明人,知道降低PC含量。要知道,了解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曾经有很多人在苦苦提高PC/ABS(70/30)体系的流动性能。请看这个帖子里就没有人提到降低PC含量的,大家都以为降低PC含量而提高流动性算不得好汉。可是答案往往偏偏在简单里面。看看其他人的回答就知道这一点。radish_zf的答案,“可以用低分子量的PC、AS等。”PC可以是低分子量的,AS可以是高流动的而不必是低分子量的,因为AS中苯乙烯含量高点就可以成为高流动的了。法海连答带问,“我曾经做过一款产品,用的是奇美756H(MI:8.5,200C,5KG)和奇美PC110,都达不到客户要求,客户用的是拜耳料(MI:26,240C,2.16KG),用TPP增塑,使用中就流动性不好(客户产品较大,类似暖风机外壳),怎么加润滑剂都无法解决,像这样该如何解决呢?”JASON给法海建议,“建议一下啊:PC110+ABS15A1+HI121H+增容剂(MS[注意啊,不是MBS啊]).另外我这里有个增容剂也还可以,有兴趣你可以试试.。” ilvihw也给法海出主意,“呵呵,提高PC/ABS流动性的话,我公司到是有一支自己生产的产品,或许有用.耐温在350度以上,不迁移,不析出,不会影响制品的颜色,添加量0.3%就足够了。”这是什么宝贝助剂呢?zzx308猜得有点象,“是不是PETS呀,如果是这个,估计不行。” zzx308也给法海出主意,“你做的熔指多高呀,我们做一款产品,吸顶式空调外罩,一次4.8公斤料.也比较顺利的成型(MI:<10,250C,2.16KG),.你可以让客户提高点注塑温度的。”提高温度是好思路!但是没有考虑降解的问题。Polyzxg的主意,“PC用流动性好点的,如:PC122,加MBS增韧。”JASON的主意,“如果把MBS换成MS+MBS,那就更好了。”

雁南飞的帖子《为什么手机外壳大家都选用pc-ABS合金呢?http://plas2006.com//Show.asp?id=566&BoardID=29&TB=1提出了一个小问题让大家讨论,这个帖子看的人并不多。其实,这个问题是个有相当难度的问题。第一个选用PC/ABS做手机壳的人真了不起,他一定对手机的刚韧平衡和流动性做了充分考虑。这是一个典型的三高材料---高刚高韧高流动。JASON上海北京顺德对原因做了类似的回答。

zzx308的帖子《ABS/pc合金体系相容体系的讨论http://plas2006.com//Show.asp?id=465&BoardID=29&TB=1》又提出了相容剂这个老话题,“对于ABS/PC合金相容体系,现在常用的马来酸酐接枝类,丙烯酸酯类,低分子相容剂等,一般添加1~10份。对于同是改性的朋友,欢迎来讨论还有什么体系和使用情况。” zzx308进一步解释说,“对于这个贴子在其它板块出现过,我是看到过的,我希望与大家讨论的是多种相容剂复配,比如马来酸酐的接枝和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等的多元复配,希望大家讨论。” 上海北京顺德说,“AS也可以啊,早期日本和台湾就是这样做PC/ABS的。” Jason颇有经验,“个人觉得,增容如果只用一个就能够达到效果,就最好不要用两个。本来就是勉强"拉郎配"的,还要搞个"第三,第四者",效果应该不会好吧.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不搞复合增容。当然,如果单一的增容剂无法解决问题,复合就是解决的办法了.这方面,我也做过一个.就是PC/ABS里面用MBS/MS复合增容,效果是不错。”JASON的“不搞复合增容”的观点非常英明,其意深焉。照我的理解,多元增容体系会导致更多的相,还有黏度匹配等动力学问题要考虑。搞得不好,增容效果会更糟糕。当然,这并非说多元体系就不需要,而是说除非万不得已,才使用多元体系。

ABS/PBT体系,我记得JASON曾经写了不少东西,可惜怎么找不到了,其他人也没有讨论,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BS/PA体系也存在个比例范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ABS/PA体系中,PA6或者PA66占主要比重,所以,这个话题留到PA部分再综述。

(待续,该文章的以后部分--工程塑料部分将由JASON给大家完成)


补充一点,因为ABS/PBT这个实验我放得比较乱,老贺没找着。这里放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ABS占了70%,加了ju2008提供的3006样品6%。更沈阳四维的g-ABS做对比,性能如下:

性能项目

g-ABS

3006

流动

4.21

5.04

拉伸强度

50.2

52.0

断裂伸长率

18.1

19.7

弯曲强度

71.5

72.0

弯曲模量

3170

3200

冲击强度

5.3

3.4

热变形温度

72.9

70.8

纵向收缩率

0.347-0.377

0.387-0.456

横向收缩率

0.307-0.327

0.298-0.347

上面的数据是单纯的ABS/PBT合金,没有加任何增韧剂,因此韧性数据是可以说相当的不理想。当然,在ABS/PBT和ABS/PET上,增容和增韧基本上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对抗氧化和增容方面造诣颇深的ju2008就提出:"高胶ABS或者MBS增韧, 相容剂要选好, 如果是白色或者白色耐热加工的抗氧剂也是关键。 ".同样是做添加剂的frank就提出了SEBS接枝的效果不佳这个现象。接着,刘小龙博士直接就提出用缩水甘油酯接枝SEBS或SBS,相信这个方法对比于马来酸酐接枝要好很多;但是此时ju2008就提出了异议:"GMA接枝的产品要甚重使用, 接枝反应对树脂的体系粘度等会变化, 对树脂相的渗透效果有限。"的确使用添加剂要多方面考虑.然后jason就跑出来总结了前面几位行家的看法,提出"建议用老朱的3006,配合高胶粉做。冲击应该可以到10左右。注意抗氧剂的选择"论坛就需要这样的争论,只有在这种气氛下,才有可能得到更全面的结果.

「该帖子被 雁南飞 在 2006-12-20 0:44:26 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jason
  20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猪队长
等级:院士 帖子:5183 积分:8268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2/28 0:29:00 登录:2811次
回复:塑料产业论坛2006年综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18 23:22:00 [只看该作者]

除了前面两个代表性问题外,还有很多牵扯到加工,配方方面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其实仅仅就是一两个步骤的问题,做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请看上海北京顺德PA66+30%GF,为什么一个机器做的发白,一个很透?同样的材料,仅仅是"我用不同的两台挤出机生产PA66+35%GF,结果一个白,一个透。"上海北京顺德针对工艺对材料的外观(其实还包含了性能)影响的讨论,打响了第一枪。jun指出真空的影响,其实这个方面只是小部分的影响,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弱剪切,GF较长,总的GF尾端减少,光散射就减少了,因此,显得透一些;相反,在强剪切下,总的GF尾端增加,光散射变强,制品就白一些了。”这个观点在其后的紫金夫子的发言中也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尼龙改性的老前辈kingkuo提出了一个上海北京顺德遗漏的问题“玻璃纤维的品种对透光率影响很大”。真的是上海北京顺德遗漏了吗?且看老子门徒的说法:“KINGKUO说的很对。但是,我只是对同种GF做对比而已,而不是系统研究PA+GF的透光性能。如果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影响因素可就多了:

1)玻纤含量(填充低好)

2)分散的玻纤几何尺寸(长而粗好)

3)PA6的结晶(结晶度小好,结晶细好)

4)界面偶联(偶联好有利)

5)玻纤分散(分散好有利)

也许还有别的因素。”

此外,polyzxg提出了添加剂对透明度的影响,的确,真正达到上海北京顺德所说的程度的尼龙增强材料,本身仅仅是基料、纤维、偶联剂和热稳定剂,不含任何别的成分。此外,cnyanchanghe提出在PA66内添加PA6也能提高透明度,实际上,要达到更好的透明度,生产厂家是选择PA6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PA66内添加PA6是能够提高一定的透明度的。但是这个时候,是否该考虑一下尼龙66/尼龙6混合过程中产生的结晶的变化?这个问题没有人讨论,上海北京顺德没有提出,也就没有人再深究。反而是由于大家都在讨论增强,结果把江南雪jwin1234两位老板给“勾引”出来了。两位都提出了冰箱隔热条材料的生产。在这个问题上,larry菲菲hntgf做出了相关的叙述。这里就暂时不赘述了。

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尼龙大腕kissme1202提出的增强增韧PA66生产的料粒中间有气孔怎么解决?“生产出的料粒中间有气孔,不是每个都有,而是不定时的出现!哪位有经验可以解决!”是真空问题?是冷却水水温问题?还是有什么别的问题?平民一个kingguo分别提出了真空压力和冷却水水温的原因。就这两个问题吗?且看提问题的kissmen1202的回答:“料粒中间有空洞有多种原因,解决方法也有多种.

1.所用原料含水量高,可通过烘干解决,

2.降低主机转速,

3.提高真空度

4.减少料条的浸水度

后续参加讨论的几位成员基本上同意kingguo的“冷却水温为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是也有成员提出除了冷却水温外,真空压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此外,还有成员提出了增韧剂与尼龙的混合均匀性,拉线线条的粗细这些原因。其实不外乎还是集中表现在冷却水温和真空压力。

123TNT提出了几个不能算是小问题的问题.关于玻纤增强尼龙(60%左右)的几个小问题.应当说明,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了.这种产品在国内估计还需要一点认识过程。国外已经使用这种高玻纤含量的尼龙来代替金属,实现汽车制件的轻量化,象DSM的高GF含量PA6就被用于乘客室座椅的位置调节扳手,这个部件原来是金属做的。在上海北京顺德的追问下,123TNT把他做的性能做了个汇报:

最近做的数据:拉强:215-230MPa左右 (实验速度50mm/min) 弯强:300-340MPa 左右 (实验速度1.2mm/min为客户要求,之前试过1.5mm/min强度能提个20-30MPa)弯模15000MPa左右 悬臂量缺口1/4:25-28KJ/m2

存在问题:重复性不好 1 性能有波动 2 外观有时会偏黄 3 有时注塑出样条有少量浮纤 3 拉条一般还行就是有时会断

先前做过PA(45%GF)的性能也就拉强:200-215MPa左右 弯强:290-300MPa 左右弯模12000MPa左右 悬臂量缺口1/4:20-25KJ/m2 和论坛里的高手还有不小差距,还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望上海北京顺德和大家多指教

接着估计是黄飞鸿的忠实观众的无影脚提出:尼龙增强包含了长纤维增强和短纤维增强.生产过程中水分的控制和后期的模塑压力都很重要.并对123TNT问题做了解答

1.PA的市场每年大约20万吨左右,如英派斯滑轮;

2.注塑时出现浮纤可加一些纤维素米解决;

3.重复性不好主要是工艺控制和材料本身的性能;

4.拉条断主要是罗干组合和压力平衡的问题。

感谢无影脚的解答之余,123TNT也对该材料的市场和后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内最近好象流行用长玻纤,一般做出来长纤效果比短纤好,可能是受国产机器的限制吧,此外和加料方法,处理方法,螺纹组合有很大关系,水分的控制很重要,当然同意,但好象作实验这个挺好办,生产起来如何更好控制还请给点建议,同时还要考虑成本。

尼龙市场是很大,但好象很大部分用于纺丝等,用于注塑的加纤类产品能占多少,高纤维含量的产品又能占多少,国内生产产家又有多少,感觉粥少人多呀。现在老外又纷纷进来,他们有设备,有资金,有技术,感觉越来越不好做。

其实这里所提到的长玻维增强并不是目前炒得很热的长玻璃纤维模头复合增强材料.其实大家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用长纤维增强(非模头复合)做出来的材料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断切纤维增强高很多.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可取.目前国内能够用侧向喂入断切纤维的改性企业并不多,而且目前国内的短切纤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那些对制件表面要求比较高的改性材料.并不能真正的体现短切纤维的特点。看回上海北京顺德对纤维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发言"在一般挤出机中,GF的长度控制是相当重要的....."真正的短切纤维,能够在保证表面光洁度的东西,充分发挥纤维增强的特性,性能远比长纤维增强要优良.

单纯的尼龙增强就讨论到这里。接下来的是尼龙阻燃的问题。这个在论坛中相关的帖子比比皆是,可见大家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疑问都相当多。且看下文:

无卤化阻燃已经在市场上叫嚣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应付客户突发性的技术指标的转变。论坛内很多成员都对无卤阻燃尼龙做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许出于工作方面考虑,销售意大利3V的季风提出了对于PA+GF无卤阻燃的讨论larry不愧是销售精英,马上抓住季风发问:"你卖的3V的那个产品用在PA+20%里面能做V0吗?"未等季风发话,jason就提出OP1312的使用情况.并指出,国内也有相当的产品,但是在稳定性方面需要改进.可见,外国的月亮未必就比中国的圆,国产的产品未必就比进口的差!季风随后指出,无卤阻燃推广最大的阻力还在于加工工艺:"据苏州客户反映,加30%的GF没有问题,添加量在20-25份,但是对设备要求比较高,最好要侧向加料"具有戏剧性的是,上海北京顺德的一个学生也同时提出了弱剪切分散无卤阻燃剂的看法。可见,论坛囊括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同行.接着shanghaipoly提出了疑问"请问如何提高无卤PA的韧性?加接枝的东西会影响阻燃性,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推荐"的确,尼龙无卤阻燃体系对酸酐敏感,因此尼龙增韧体系常用的马来酸酐接枝就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推荐使用EMA类别的增韧剂.接着上海北京顺德jason就无卤阻燃剂的不耐剪切同时又要求良好的分布分散性进行了工艺方面的讨论,

在帖子PA6无卤阻燃的一个实验现象中,jason就自己的实验结果对尼龙的无卤阻燃做了一个综合论述,具体如下:

PA6的无卤阻燃,很多人习惯都用MCA来做。但是很多兄弟都说虽然能够达到V0,但是都会滴落。因为手头上正好有三个填料可供实验,就做了一组实验,组成为PA6/MCA/填料,对比一下阻燃效果。

纳米蒙脱土:Nanocar公司,北京蔚蓝给的,牌号为C44P。蒙脱土含量为50%的母粒。

超细滑石:海城,牌号TL99。白度99.8%

纳米高岭土:三兴公司,SK80

材料注塑后用火烧的情况如下:

C44P:抑滴效果明显,但材料的阻燃用人手方式测试已经是NG的了。颜色一般。

纳米高岭土:抑滴效果一般,阻燃结果是,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

超细滑石:抑滴效果一般,阻燃结果是,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

性能

C44P

高岭土

滑石

MI(g/10min)

3.00

6.72

4.92

拉伸强度(Mpa,15)

62.3

70.7

71.4

断裂伸长率(%)

14.8

21.1

15.7

弯曲强度(Mpa,5mm/min)

82.0

57.3

85.1

弯曲模量(Mpa,5mm/min)

3700

2400

3700

Izod缺口冲击强度(Kj/m2)

4.1

3.5

3.7

热变形温度(0.45Mpa,℃)

88.6

91.4

91.2

相对密度

1.165

1.208

1.206

纵向收缩率(%-%)

0.545-0.575

0.744-0.842

0.426-0.505

横向收缩率(%-%)

0.555-0.575

0.714-0.764

0.357-0.417

LOI

<20

28.7

29.7

以上是用C44P,高岭土和滑石各添加5%做的PA6阻燃。用MCA做阻燃剂。性能如上。可是滴落没有解决。我昨天做了个10%的高岭土和滑石,滴落还是没有解决。见鬼了,10%居然还滴落?!!!

相应的,hntgf认为:"单纯尼龙/MCA体系850度灼热丝测试能够通过 10秒很容易达到,普通的阻燃就可以。JASON兄所说的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不加填料也是这种现象。"

jason的本意是想实验在不滴落的情况下,尼龙/MCA的阻燃特性.但是结果没有达成。材料还是顽强的滴落了!就此,上海北京顺德认为:"既滴落,又不影响阻燃(不引着)"这本身就是一个阻燃思路.同时建议jason如果想达到不滴落,可以尝试添加弹性体,期望通过(成碳?)来抑止滴落.后续结果如何,由于jason偷懒,没有进一步实验,这个讨论也就悬而未决了

除了这两个帖子外,论坛内的成员还做了其他相应的讨论.具体可参考[推荐]PA改性专贴.中列出的帖子连接.由于无卤阻燃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比较新兴的项目,参与讨论的成员大多因为公司制度,无法更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因此关于这个题目的讨论,就暂且只有这么多了.期待大家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1 13:26:07 编辑过」

获取邀请码  回到顶部
总数 10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