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两个代表性问题外,还有很多牵扯到加工,配方方面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其实仅仅就是一两个步骤的问题,做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请看上海北京顺德的PA66+30%GF,为什么一个机器做的发白,一个很透?同样的材料,仅仅是"我用不同的两台挤出机生产PA66+35%GF,结果一个白,一个透。"上海北京顺德针对工艺对材料的外观(其实还包含了性能)影响的讨论,打响了第一枪。jun指出真空的影响,其实这个方面只是小部分的影响,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弱剪切,GF较长,总的GF尾端减少,光散射就减少了,因此,显得透一些;相反,在强剪切下,总的GF尾端增加,光散射变强,制品就白一些了。”这个观点在其后的紫金夫子的发言中也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尼龙改性的老前辈kingkuo提出了一个上海北京顺德遗漏的问题“玻璃纤维的品种对透光率影响很大”。真的是上海北京顺德遗漏了吗?且看老子门徒的说法:“KINGKUO说的很对。但是,我只是对同种GF做对比而已,而不是系统研究PA+GF的透光性能。如果系统研究这个问题,影响因素可就多了:
1)玻纤含量(填充低好)
2)分散的玻纤几何尺寸(长而粗好)
3)PA6的结晶(结晶度小好,结晶细好)
4)界面偶联(偶联好有利)
5)玻纤分散(分散好有利)
也许还有别的因素。”
此外,polyzxg提出了添加剂对透明度的影响,的确,真正达到上海北京顺德所说的程度的尼龙增强材料,本身仅仅是基料、纤维、偶联剂和热稳定剂,不含任何别的成分。此外,cnyanchanghe提出在PA66内添加PA6也能提高透明度,实际上,要达到更好的透明度,生产厂家是选择PA6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PA66内添加PA6是能够提高一定的透明度的。但是这个时候,是否该考虑一下尼龙66/尼龙6混合过程中产生的结晶的变化?这个问题没有人讨论,上海北京顺德没有提出,也就没有人再深究。反而是由于大家都在讨论增强,结果把江南雪和jwin1234两位老板给“勾引”出来了。两位都提出了冰箱隔热条材料的生产。在这个问题上,larry,菲菲和hntgf做出了相关的叙述。这里就暂时不赘述了。
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尼龙大腕kissme1202提出的增强增韧PA66生产的料粒中间有气孔怎么解决?“生产出的料粒中间有气孔,不是每个都有,而是不定时的出现!哪位有经验可以解决!”是真空问题?是冷却水水温问题?还是有什么别的问题?平民一个和kingguo分别提出了真空压力和冷却水水温的原因。就这两个问题吗?且看提问题的kissmen1202的回答:“料粒中间有空洞有多种原因,解决方法也有多种.
1.所用原料含水量高,可通过烘干解决,
2.降低主机转速,
3.提高真空度
4.减少料条的浸水度
后续参加讨论的几位成员基本上同意kingguo的“冷却水温为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是也有成员提出除了冷却水温外,真空压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此外,还有成员提出了增韧剂与尼龙的混合均匀性,拉线线条的粗细这些原因。其实不外乎还是集中表现在冷却水温和真空压力。
123TNT提出了几个不能算是小问题的问题.关于玻纤增强尼龙(60%左右)的几个小问题.应当说明,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了.这种产品在国内估计还需要一点认识过程。国外已经使用这种高玻纤含量的尼龙来代替金属,实现汽车制件的轻量化,象DSM的高GF含量PA6就被用于乘客室座椅的位置调节扳手,这个部件原来是金属做的。在上海北京顺德的追问下,123TNT把他做的性能做了个汇报:
最近做的数据:拉强:215-230MPa左右 (实验速度50mm/min) 弯强:300-340MPa 左右 (实验速度1.2mm/min为客户要求,之前试过1.5mm/min强度能提个20-30MPa)弯模15000MPa左右 悬臂量缺口1/4:25-28KJ/m2
存在问题:重复性不好 1 性能有波动 2 外观有时会偏黄 3 有时注塑出样条有少量浮纤 3 拉条一般还行就是有时会断
先前做过PA(45%GF)的性能也就拉强:200-215MPa左右 弯强:290-300MPa 左右弯模12000MPa左右 悬臂量缺口1/4:20-25KJ/m2 和论坛里的高手还有不小差距,还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呀,望上海北京顺德和大家多指教
接着估计是黄飞鸿的忠实观众的无影脚提出:尼龙增强包含了长纤维增强和短纤维增强.生产过程中水分的控制和后期的模塑压力都很重要.并对123TNT的问题做了解答
1.PA的市场每年大约20万吨左右,如英派斯滑轮;
2.注塑时出现浮纤可加一些纤维素米解决;
3.重复性不好主要是工艺控制和材料本身的性能;
4.拉条断主要是罗干组合和压力平衡的问题。
感谢无影脚的解答之余,123TNT也对该材料的市场和后期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内最近好象流行用长玻纤,一般做出来长纤效果比短纤好,可能是受国产机器的限制吧,此外和加料方法,处理方法,螺纹组合有很大关系,水分的控制很重要,当然同意,但好象作实验这个挺好办,生产起来如何更好控制还请给点建议,同时还要考虑成本。
尼龙市场是很大,但好象很大部分用于纺丝等,用于注塑的加纤类产品能占多少,高纤维含量的产品又能占多少,国内生产产家又有多少,感觉粥少人多呀。现在老外又纷纷进来,他们有设备,有资金,有技术,感觉越来越不好做。
其实这里所提到的长玻维增强并不是目前炒得很热的长玻璃纤维模头复合增强材料.其实大家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用长纤维增强(非模头复合)做出来的材料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断切纤维增强高很多.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可取.目前国内能够用侧向喂入断切纤维的改性企业并不多,而且目前国内的短切纤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那些对制件表面要求比较高的改性材料.并不能真正的体现短切纤维的特点。看回上海北京顺德对纤维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发言"在一般挤出机中,GF的长度控制是相当重要的....."真正的短切纤维,能够在保证表面光洁度的东西,充分发挥纤维增强的特性,性能远比长纤维增强要优良.
单纯的尼龙增强就讨论到这里。接下来的是尼龙阻燃的问题。这个在论坛中相关的帖子比比皆是,可见大家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疑问都相当多。且看下文:
无卤化阻燃已经在市场上叫嚣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应付客户突发性的技术指标的转变。论坛内很多成员都对无卤阻燃尼龙做了相关的研究,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许出于工作方面考虑,销售意大利3V的季风提出了对于PA+GF无卤阻燃的讨论。larry不愧是销售精英,马上抓住季风发问:"你卖的3V的那个产品用在PA+20%里面能做V0吗?"未等季风发话,jason就提出OP1312的使用情况.并指出,国内也有相当的产品,但是在稳定性方面需要改进.可见,外国的月亮未必就比中国的圆,国产的产品未必就比进口的差!季风随后指出,无卤阻燃推广最大的阻力还在于加工工艺:"据苏州客户反映,加30%的GF没有问题,添加量在20-25份,但是对设备要求比较高,最好要侧向加料"具有戏剧性的是,上海北京顺德的一个学生也同时提出了弱剪切分散无卤阻燃剂的看法。可见,论坛囊括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同行.接着shanghaipoly提出了疑问"请问如何提高无卤PA的韧性?加接枝的东西会影响阻燃性,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推荐"的确,尼龙无卤阻燃体系对酸酐敏感,因此尼龙增韧体系常用的马来酸酐接枝就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推荐使用EMA类别的增韧剂.接着上海北京顺德,jason就无卤阻燃剂的不耐剪切同时又要求良好的分布分散性进行了工艺方面的讨论,
在帖子PA6无卤阻燃的一个实验现象中,jason就自己的实验结果对尼龙的无卤阻燃做了一个综合论述,具体如下:
PA6的无卤阻燃,很多人习惯都用MCA来做。但是很多兄弟都说虽然能够达到V0,但是都会滴落。因为手头上正好有三个填料可供实验,就做了一组实验,组成为PA6/MCA/填料,对比一下阻燃效果。
纳米蒙脱土:Nanocar公司,北京蔚蓝给的,牌号为C44P。蒙脱土含量为50%的母粒。
超细滑石:海城,牌号TL99。白度99.8%
纳米高岭土:三兴公司,SK80
材料注塑后用火烧的情况如下:
C44P:抑滴效果明显,但材料的阻燃用人手方式测试已经是NG的了。颜色一般。
纳米高岭土:抑滴效果一般,阻燃结果是,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
超细滑石:抑滴效果一般,阻燃结果是,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
性能 |
C44P |
高岭土 |
滑石 |
MI(g/10min) |
3.00 |
6.72 |
4.92 |
拉伸强度(Mpa,15) |
62.3 |
70.7 |
71.4 |
断裂伸长率(%) |
14.8 |
21.1 |
15.7 |
弯曲强度(Mpa,5mm/min) |
82.0 |
57.3 |
85.1 |
弯曲模量(Mpa,5mm/min) |
3700 |
2400 |
3700 |
Izod缺口冲击强度(Kj/m2) |
4.1 |
3.5 |
3.7 |
热变形温度(0.45Mpa,℃) |
88.6 |
91.4 |
91.2 |
相对密度 |
1.165 |
1.208 |
1.206 |
纵向收缩率(%-%) |
0.545-0.575 |
0.744-0.842 |
0.426-0.505 |
横向收缩率(%-%) |
0.555-0.575 |
0.714-0.764 |
0.357-0.417 |
LOI |
<20 |
28.7 |
29.7 |
以上是用C44P,高岭土和滑石各添加5%做的PA6阻燃。用MCA做阻燃剂。性能如上。可是滴落没有解决。我昨天做了个10%的高岭土和滑石,滴落还是没有解决。见鬼了,10%居然还滴落?!!!
相应的,hntgf认为:"单纯尼龙/MCA体系850度灼热丝测试能够通过 10秒很容易达到,普通的阻燃就可以。JASON兄所说的第一次不滴落且自熄。第二次滴落熄灭,不加填料也是这种现象。"
jason的本意是想实验在不滴落的情况下,尼龙/MCA的阻燃特性.但是结果没有达成。材料还是顽强的滴落了!就此,上海北京顺德认为:"既滴落,又不影响阻燃(不引着)"这本身就是一个阻燃思路.同时建议jason如果想达到不滴落,可以尝试添加弹性体,期望通过(成碳?)来抑止滴落.后续结果如何,由于jason偷懒,没有进一步实验,这个讨论也就悬而未决了
除了这两个帖子外,论坛内的成员还做了其他相应的讨论.具体可参考[推荐]PA改性专贴.中列出的帖子连接.由于无卤阻燃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比较新兴的项目,参与讨论的成员大多因为公司制度,无法更进一步的深入讨论。因此关于这个题目的讨论,就暂且只有这么多了.期待大家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该帖子被 jason 在 2006-12-21 13:26:07 编辑过」